关于印发 《海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通知
2021/6/21 10:37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键字:海南省 十四五 综合 交通 运输规划 通知      浏览量:
“十三五”以来,海南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岛内岛外连通水平显著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海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通知
  琼府办〔2021〕16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5月20日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海南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岛内岛外连通水平显著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投资的稳增长作用突出。“十三五”期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200亿元,是“十二五”期的1.5倍,为建省以来最高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稳增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公路建设投资增幅最为显著,达到856亿元,是“十二五”期的近3倍。
  对外门户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空港枢纽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美兰机场二期建设完成,博鳌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沙机场实现军民合用,形成“两主两辅”发展格局;联通国内、通达全球的空中航线网络不断优化。港口通过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覆盖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连接东南亚、辐射亚欧的航线网络布局;海口港新海港区客滚装码头一期、二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琼州海峡运输通道的瓶颈制约。
  岛内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形成以环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速铁路、普通国省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集散,通用航空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形成“一环一线一渡两支”[即由环岛高速铁路构成“一环”,西环货线联通南北组成货运“一线”,“一渡”指粤海铁路跨海轮渡,“两支”为昌八、叉石2条货运支线。]的铁路网布局,“丰”字型+环线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更加健全。
  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提高。“十三五”期全省累计完成进出岛旅客吞吐量2.7亿人次,较“十二五”期增长39.7%。初步完成琼州海峡南岸港口和航运资源一体化整合,客滚运输实现班轮化运营和网上购票,进出岛效率显著提升;岛内公路铁路客运分担比例进一步优化;旅游客运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全省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3亿吨,较“十二五”期增长42.7%;邮政快递业务累计收入突破3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18.86%下降至14.96%。
  智慧绿色交通稳步快速发展。“互联网+”便捷交通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联网售票服务信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实现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全覆盖,交通一卡通与第三代社保一卡通实现融合应用,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覆盖率达到100%;海南自贸港物流监管服务系统建成运行。港口岸电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十三五”期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外联不畅,支撑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对外联通的主要枢纽容量趋于饱和,保障能力存在明显短板。现代航运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尚不完整。琼州海峡通航水域资源紧缺问题较为突出,高峰期应急疏解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港航一体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对外通道尚未建设。口岸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二是内网不强,引领全岛同城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有待完善。岛内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还不高,网络设施尚不健全。中部地区尚无轨道覆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水平偏低[ 全省高等级公路(二级及以上)占公路总里程比重9.2%,低于13.4%的全国平均水平,较国内先进地区更是存在巨大差距(江苏27.5%)。],局部路段通行能力不足。“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城际快速通道不完善,海口、三亚绕城高速公路在高峰时段拥堵严重。重要港区铁路、高速公路的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干线公路与城镇、景区、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重要节点的衔接不够。路网布局与生态、旅游资源等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品质不优,体现运输来往自由便利的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客联程运输水平还不高,区域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亟待提升;海口、三亚等热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凸显;“运游融合”、共享出行等新模式、新业态的推广应用不充分。货运物流多式联运体系尚不健全,邮政快递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
  四是动力不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智慧绿色安全发展能力有待增强。智慧交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亟待加快,交通运输与新技术的融合尚不充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仍存在一定矛盾,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仍需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亟需加强。
  五是机制不顺,制约交通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交通投融资模式较为单一,社会资本投入动力不足,市场化投融资手段较为缺乏。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还不健全,跨方式、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尚不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形势要求。
  海南自贸港建设,以及全岛同城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交通强国战略部署,都对“十四五”时期海南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支撑海南自贸港建设,要求交通运输提供更强基础保障。建设海南自贸港,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构筑面向全球、辐射全国,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分工协作的门户枢纽和通道网络,同“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相互配合,实现高质量的互联互通,推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服务“全岛同城化”发展,要求交通运输有效发挥引领作用。随着全岛同城化的加快推进,岛内城际出行需求将快速增长。尤其在“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向心交通、通勤交通将持续快速增长,商务、旅游出行也将强劲增长。要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加快推进城际交通快速化、通勤交通便捷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引领推动产业布局、城镇空间、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交通运输加快提升服务品质。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求加快提升运输服务便利化水平,建立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系统,推动“人悦其行”;构建一体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服务系统,促进“货优其流”,以更加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支撑更高质量的生产生活。
  践行新发展理念,要求交通运输向智慧绿色化转变。智慧绿色是交通运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求主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进交通运输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培育交通发展新动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交通运输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做好治污、添绿、留白等工作,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落实交通强国战略,要求交通运输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海南要抢抓交通强国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海南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勇于担当、先行先试,打造海南样板、输出海南智慧,推动海南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三)需求特征。
  “十四五”时期,海南内外部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也带来交通需求的重大变化,交通运输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进出岛客流将较快增长,对服务品质和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将迈进国际门户枢纽能级的跃升期;二是岛内城际出行需求将快速增长,特别是以海口、三亚为核心的向心交通、通勤交通将强劲增长,将面临交通网络补短板优布局的黄金期;三是社会公众对普惠均等、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要求日益强烈,尤其是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旅游交通需求将更加旺盛,将处于运输服务品质提升的关键期;四是新发展理念不断贯彻落实,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要求更加迫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将步入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窗口期;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加快建设,制度集成创新持续推进,将进入交通运输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攻坚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牢牢把握交通运输的服务性质和支撑引领功能,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优化提升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推进“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按照“强枢纽、建通道、提质量、破瓶颈、优功能”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全新交通形态,加快建成内通外畅、功能完备、服务优质、智慧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引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二)基本原则。
  服务战略,强化支撑。紧紧围绕更好服务海南自贸港、“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强化国际门户枢纽作用,畅通综合运输通道,提升交通功能层级,为国、省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服务。
  统筹布局,一体衔接。适应岛内人口产业城镇布局特征,以“海澄文定”“大三亚”两大经济圈内部快速衔接和全岛交通一体化为重点,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资源配置,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服务为本,优化升级。牢牢把握交通运输的服务属性,围绕培育海南特色的新消费新需求,加强与新技术新业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运输组织水平,提供品质更优、效率更高、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智慧绿色,安全发展。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智能化带动海南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保护红线意识贯穿交通发展各环节;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改革创新,协同高效。充分发挥市场在运输竞争性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公共服务、制度供给等方面的作用,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力争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200亿元,门户枢纽竞争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对外综合运输通道通达顺畅,岛内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综合运输服务一体高效、发展动能强劲有力,交通强国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支撑和保障海南自贸港建设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实现。
  交通门户枢纽能级全面提升。“两主两辅一货运”的运输机场布局加快构建,全省运输机场保障能力达到62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四方五港两核心”的沿海港口基本形成,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80个,全省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3.5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750万TEU。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建成立足海南岛、服务全国、面向“两洋”、联通世界的国际航空航运枢纽。
  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畅通高效。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突破30条,基本形成覆盖国内各主要港口,连接东南亚、日韩、印巴和新澳,干支密集、内外衔接的中转航线网络布局;琼州海峡综合运输通道保障能力显著加强,建成海口港新海港区综合交通枢纽,实现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空中运输大通道更具竞争力,民航通航城市达到210个,其中国际(地区)城市达到80个,民航航线网络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基础设施网络更高质量发展。“丰”字型+环线高速公路网加快构建,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2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0%;“跨海环岛城际化”铁路网加快建设,优先保障湛海高铁项目建设,推进“海澄文定”“大三亚”经济圈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公交化列车,推动西环普速铁路扩能改造;多点布局,覆盖全省的通用机场网加快推进,力争建成覆盖全省的通用机场和起降点。
  运输服务功能品质持续优化。基本形成“1431交通出行圈”,实现1日联通全球,4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畅行全岛,“海澄文定”“大三亚”两大经济圈1小时通勤,“出行即服务”广泛应用;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3.2%左右;旅游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交旅融合”“运游结合”快速发展,陆海空联动的生态立体旅游新模式、新产品、新供给加快形成。
  智慧绿色平安发展不断深入。初步建成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感知、全过程服务、全周期管理的智慧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交通运输领域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交通运输对外部资源环境更加友好,公共交通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交通运行更加安全,应急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有效突破。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交通运输营商环境明显优化;信用体系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展望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运输服务能力和品质全面升级,国际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更好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支撑引领海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门户枢纽高效集约竞争有力,打造成为我国面向“两洋”的国际门户枢纽,形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领先的机场群和港口群,建成能力充分、服务高效的陆岛综合运输通道。岛内交通畅通融合乐享,实现全岛交通一体化,交通运输和旅游、生态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人悦其行、货优其流”,有力支撑美好新海南建设。交通运输更加智慧绿色,交通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世界领先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建设高效衔接的大枢纽。
  全面提升空港、海港保障能级,健全优化集疏运体系,充分发挥国际门户枢纽的引领开放作用。
  1.打造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
  全力做好三亚新机场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三亚新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完成前期审批并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落实“四型机场”[ “四型机场”: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工作要求,科学规划机场主体设施与配套功能设施的协同运行模式。
  加快枢纽机场扩能升级。锚定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区域国际枢纽机场战略定位,推动海口美兰机场三期扩建。深度挖潜三亚凤凰机场在现有设施条件下的运行容量,缓解运行压力。
  有序推进支线机场新建改建。加快儋州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引入市场主体推进东方货运机场建设,实施琼海博鳌机场改扩建工程。
  提升航空货运保障能力。提高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等既有机场现有货运设施能力和利用率。推进三亚新机场及海口美兰机场三期项目集中布局货机站坪、货运库等货运设施,将东方机场定位为国际货运枢纽机场,建设适合运营发展需要的仓储物流设施、综合货站等。到2025年全省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
  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以海口美兰机场为中心,打造全省综合交通核心枢纽,连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以三亚新机场建设为契机,连接高速公路、铁路(三亚新机场铁路支线)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预留),配套建设公交、出租、长途客车等功能设施。加强支线机场与高速、城市快速通道、高铁站、公路客运站以及通用机场等的连接,提升支线机场集疏运通道通行能力。
  专栏1 “十四五”民航机场建设项目
  三亚新机场
  加快推进三亚新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打造国际旅游门户机场。
  海口美兰机场
  加快海口美兰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航空枢纽机场。
  儋州、东方机场
  推进儋州、东方机场前期工作。
  三亚凤凰机场
  深度挖潜三亚凤凰机场运行保障能力。
  琼海博鳌机场
  实施博鳌机场改扩建工程。
  2.建设国际化的航运枢纽。
  优化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围绕“四方五港”战略布局,结合海南自贸港口岸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分工,形成以洋浦港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海口港为全国主要港口,三亚港、八所港、文昌港、三沙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琼海港、陵水港、万宁港、临高港、乐东港、儋州港、昌江港为一般港口的港口分工格局。
  全力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紧密结合海口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洋浦港国际枢纽海港定位,重点推进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小铲滩码头扩建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形成满足国际集装箱主力船型靠泊的能力,做优做强洋浦港、海口港,形成双核驱动格局,打造立足海南岛、联通大湾区、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航运枢纽和综合服务中心。
  加快建设产业大港。围绕大宗能源物资、新型石化、临港先进制造业等发展需求,推进洋浦港神头港区、海口港马村港区、八所港建设,服务油气产业、临港石化产业发展。围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等发展需求,推进临高金牌港建设。
  着力打造国际邮轮港。构建以三亚国际邮轮母港为核心、海口国际邮轮始发港为重要组成的邮轮港发展格局,逐步建设儋州邮轮挂靠港等港口。重点建设三亚国际邮轮母港、海口国际邮轮始发港、儋州港邮轮码头工程,满足国际主流大型邮轮停靠,推进游艇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建设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文昌港清澜港区、三亚港南山港区,构建南海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和海上安全保障基地,为南海开发、深海科考、应急救援等提供保障。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推动设立国际航运交易所,发展船舶买卖和租赁交易、邮轮游艇交易、航运金融和航运保险等业务。围绕船舶供应维修、跨境电商、全球采购等,吸引大型航运物流企业、船舶供应和修造企业、航运和物流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航运咨询、航运信息及相关行业组织和功能性机构集聚,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发展。
  专栏2 “十四五”港航重点建设项目
  港口码头项目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项目配套码头工程、洋浦港神头港区国投油储2×3万吨级泊位新建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三期集装箱码头工程、三亚深海科考码头、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二期5#、6#泊位改造工程、儋州港海花岛邮轮码头工程、洋浦莲花山临港石化物流园码头工程二期、洋浦港全油气产业链国际化基地配套码头、海口港马村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海口国际邮轮港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通用码头改扩建工程、八所港石化产业配套码头工程、八所港高排港区码头工程、三亚港南山港区货运码头二期工程、三亚港南山港区科考码头和科考船维修码头、三沙市综合保障服务码头及配套设施、文昌清澜港水产物流5000吨级码头工程、万宁南海应急抢险打捞保障基地码头、乐东港通用码头工程以及海口、三亚、儋州、陵水、万宁、文昌等公共游艇码头。
  航道、防波堤、锚地项目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项目配套码头防波堤工程、洋浦港小铲滩码头防波堤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洋浦港神头港区神北二港池南防波堤工程、洋浦港后水湾港区锚地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西部岸段防波堤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锚地工程、八所港罗带河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八所港罗带河港区防波堤工程、八所港鱼鳞洲港区防波堤工程、八所港锚地工程、三亚港南山港区航道二期工程、三亚港南山港区锚地工程、乐东港锚地工程、文昌清澜港航道改扩建工程。
  游艇产业建设项目
  开展一批公共游艇码头建设。
  3.完善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以海口、三亚全国性综合枢纽为主,洋浦、文昌、琼海、东方、琼中、三沙等为基础的综合交通枢纽框架,延伸辐射范围,提升战略保障功能和国际服务能力。推进现代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强铁路车站与机场、大型客运码头、公路客运站等设施同站布置和无缝衔接,大力推广“立体布局”“同台换乘”模式,实现旅客便捷换乘。建设海口、三亚、洋浦等国家物流枢纽。完善城市交通与枢纽的衔接,优化集疏运道路体系。研究公交场站的综合开发建设利用。
  专栏3 “十四五”客运枢纽建设重点项目
  重点实施海口美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工程、海口江东综合客运枢纽站、三亚亚龙湾综合客运枢纽(客运东站)项目、三亚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儋州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万宁动车站综合客运枢纽站等项目。
  (二)积极构建通达顺畅的大通道。
  1.加快布局西部陆海新通道。
  全力推进洋浦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加快补齐关键环节短板,加强面向印度洋、太平洋航运资源配置,促进航运要素集聚,推动海南更好服务西部大开发,促进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往来。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航线,力争实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的全覆盖,积极开辟欧美地区主要港口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大内支航线发展力度,实现对国内主要沿海港口的全覆盖。
  专栏4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建设项目
  洋浦港洋浦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洋浦港小铲滩起步工程能力提升项目、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小铲滩码头扩建工程、洋浦港粮油泊位工程、洋浦港锚地工程、临高港金牌港区码头工程、临高港金牌港区航道工程、临高港金牌港区锚地工程、临高港金牌港区防波堤工程、洋浦小铲滩北港区通用泊位及产业园建设项目、洋浦港国投5万吨级公共液化烃码头工程、石化新材料基地配套公共油品化工码头、洋浦港区疏港大道二期工程、洋浦疏港高速公路、儋州至洋浦铁路(洋浦铁路支线)。
  2.畅通琼州海峡对外大通道。
  加快提升琼州海峡过海运输能力。整合琼州海峡港航资源,实现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 实现港航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建成海口港新海港区综合交通枢纽,完善配套客运货运服务功能。加快琼州海峡中水道航道浅点疏浚工程、海口港新海港区进港航道疏浚、通航水域拓宽和锚地工程建设。研究推进通航摆渡飞行、无人机货运物流等跨海新通道新业态。推动海口港秀英港区货运功能整体搬迁。统筹发展货车滚装、铁路货运、货轮等各种货运方式,形成各方式各扬所长、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综合服务品质显著提高,把琼州海峡建设成为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水上运输通道。
  推进跨琼州海峡铁路轮渡快速化发展。优先保障湛海高铁对外铁路主通道建设,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做好配套码头工程的规划建设,尽可能缩短跨越海峡的时间,研究提出快速跨越琼州海峡一体化运输方案,构建快速通达系统,提升通达效率和服务质量。
  专栏5 琼州海峡运输通道重点建设项目
  湛海高铁、海口港新海港区锚地工程、琼州海峡中水道浅点疏浚工程、海口港新海港区航道及通航水域拓宽工程、海口港新海港区客货滚装码头扩建工程、琼州海峡危险品滚装码头、海口港新海港区综合交通枢纽(GTC)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3.构建联通全球的空中大通道。
  巩固开拓国际航线网络。加强俄语地区航线覆盖,提升重点旅游客源城市航线航班厚度,逐步实现主要客源地“天天班”目标;加大对东北亚国家首都和主要经济中心的覆盖;拓展澳新和西亚、南亚航线网络;开辟至欧洲、美洲、非洲主要经济体的远程航线;充分利用航权开放等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加大中转产品开发力度。
  加密优化国内航线网络。加密与港澳台地区航线网络,继续打造琼港空中快线;新开海南至拉萨航线,实现省会城市全覆盖;加密至国内各省会、国家计划单列市直航航线,全面实现与一、二线城市直航对飞;优化完善与各枢纽机场的航线网络,实现主要枢纽机场航班公交化;扩大三、四线城市航线范围,重点开辟至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支线机场的航线,提高全网通达度。
  (三)有效突破制约发展瓶颈问题。
  围绕“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统筹岛内各种交通方式的资源配置,破除发展瓶颈,加快建设一体衔接的城际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城际交通快速化、通勤交通便捷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格局。
  1.突破岛内交通快速通达瓶颈。
  推动高快速铁路网建设。构建岛内高速铁路网,加快推进儋州至洋浦铁路(洋浦铁路支线)项目建设,研究推进海口至三亚铁路纵向通道规划建设,强化岛内快速互联互通。
  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建成G15/G75海口段工程、国道G360文昌至临高公路,新开工建设G9812高速公路延长线工程。推进高速公路瓶颈路段扩容,实施G98重点路段扩容工程。加强高速公路与空港、海港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续建并建成海口绕城公路美兰机场至演丰段公路,开工建设洋浦疏港高速公路,推进洋浦疏港高速公路二期、三亚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工程前期工作。优化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能力和服务区综合性服务功能,推进高速公路互通及服务区新改建工程建设。
  推进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儋州西庆、三亚天涯通用机场改扩建,新建白沙元门通用机场,作为全省通用机场网络的骨干;推进儋州和庆(木排)、万宁、琼中、定安、临高等通用机场建设,作为全省通用机场体系的重要支撑;在特定区域[ 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高层建筑物楼顶、重要办公场所、重点医院、重要港口、南海岛礁、重点林区、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重点旅游景区等区域。]按需建设B类通用机场或起降点,作为全省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的有效补充。统筹规划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飞行服务站、维修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通用航空服务保障能力。
  专栏6 “快速网”重点建设项目
  高快速铁路建设项目
  前期研究项目:海口至三亚铁路纵向通道。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续建项目:G15/G75高速公路海口段工程、海口绕城公路美兰机场至演丰段公路、G360文昌至临高公路、G98环岛高速公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段改建工程。
  新开工项目: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G9812高速公路延长线工程、G98环岛高速海口至博鳌段改扩建工程、G98环岛高速海口至儋州段扩容工程、G98环岛高速海口段扩容工程、洋浦疏港高速公路二期(西部机场高速公路连接线)。
  互联互通项目:G98环岛高速大坡、大丰互通改造项目、南湾猴岛互通项目、G9811中线高速琼中改造项目、水潮互通项目、G9813万洋高速王五、南丰互通工程。研究改造G98环岛高速保港互通项目。
  通用机场建设项目
  新建白沙元门、儋州和庆(木排)、万宁、琼中、定安、临高通用机场,改扩建儋州西庆、三亚天涯通用机场。
  2.突破岛内交通干线网络瓶颈。
  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推进“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推进环岛高铁乐东至三亚至陵水段、澄迈至海口至文昌段公交化改造,提升城际快速连通水平和联系强度。
  提升普速铁路运输能力。优化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实施西环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效率,支撑产业发展。
  构建发达的干线公路网。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加强干线公路对城镇、产业节点的覆盖,完善与高速公路互通的衔接,推进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优化干线公路网等级结构,在城镇化水平较高、交通需求较大的地区建设一批一级公路,推进一批三级及以下公路的升级改造,提高广大乡镇节点的高等级公路连通水平。提升干线公路网服务水平,加强对干线公路瓶颈路段的升级改造,优化干线公路与城市衔接,实施一批干线公路城镇段、城市出入口路段的改造(改线)工程。
  打造美丽的旅游公路网。推进环岛旅游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旅游风景路。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结合环岛旅游公路建设,打造一批具备多元旅游服务功能的新型特色公路服务区和公路驿站。鼓励在干线公路沿线具备条件的区域配套设置驿站、观景台等旅游服务设施。引导有条件的客运枢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研究具有多元旅游服务功能的新型特色公路服务、公路驿站、飞行驿站/起降点。
  专栏7 “干线网”重点建设项目
  城际轨道建设项目
  新建项目:“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城际轨道交通、“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城际轨道交通、环岛高铁三亚至陵水、海口至文昌公交化改造。
  普速铁路建设项目
  既有西环普速铁路海口至东方段改造。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
  普通国道:G361什邦线什运至邦溪段改建工程、G223万宁市大茂至长丰段改建工程、G540毛九线抱由至九所段改建工程、G225塔岭至海角段改扩建工程、G223万宁市长丰至兴隆段改建工程、G225儋州市过境段公路工程、G225乐东县过境段公路工程、牛漏至营根镇段公路工程(原S304)、G224迎宾互通至吉阳连接线段改扩建工程、G225崖城至梅山段改造工程、G225海榆西线昌江段改造工程。
  普通省道:S314天新线天涯至新宁坡段改建工程、S212隆永线三江至永兴段改建工程、S203铺文线铺前至宋氏祖居段改建工程、S307乌那线改建工程、S315白洋线西培农场至白马井段改建工程、S308美洋线那大至洋浦互通段改建工程、S218英八线英显至八所段改建工程、S303屯大线屯昌至大拉段改建工程、S229马松线大丰互通至马村段改扩建工程、S323马桥线海口港马村港区南二环路延长线、S211波华线洛基至西华互通段新建工程、博鳌道班至博鳌峙庙段改建工程、S215长英线新改建工程、S229马松线金江大桥至松涛段新改建工程、S251调抱线新建工程、S287叉新线七差至新龙段新改建工程、S291白新线改建工程、S309文南线蓬莱至龙湖段改建工程、S311十昌线改建工程、S320湖大线湖心村至上崀村段、抱罗三角路至谭文段、定城至大拉段新改建工程、S325龙文线新建工程、S330里石线新改建工程、S336吉营线改建工程、S345坡新线改建工程、S352七海线新改建工程、S376曲政线新建工程、S505金加线改建工程、S516利球线新建工程、S301加文线花料至文儒段改建工程、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
  旅游公路建设项目
  重点推进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实现全线贯通,推进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建设,提升通往旅游资源地区的路网连通服务水平。
  3.突破岛内交通基础功能瓶颈。
  推进铁路专(支)线建设。推进马村港铁路支线和八所港铁路支线改造前期工作,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澄迈新型生态环保建材基地支线铁路建设,加快“公转铁”项目建设。
  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网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衔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水平,加大县道升级改造力度,提高二级及以上公路对农村地区的连通覆盖水平。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加大对农村新兴的经济、居住节点的农村公路的通达覆盖。推进渡改桥、漫水桥、漫水路改造项目建设。打造“农村公路+”模式,推进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生态资源等深度融合发展,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塑造海南特色农村公路品牌。
  推动邮政网络设施建设。建设全面通达、普惠城乡的邮政快递网络,推动快递物流园区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节点衔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邮件快件处理中心建设,提升跨境寄递能力。实施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重点在老旧小区完善智能信包箱、邮政综合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在新建小区布放智能快递箱格口,建设标准综合服务站,提升快件处理能力和末端收寄服务水平。构建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加强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到2025年,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专栏8 “基础网”重点建设项目
  铁路专(支)线项目
  新建马村港铁路支线;改造八所港铁路支线;新建澄迈新型生态环保建材基地支线铁路。
  农村公路
  重点围绕通乡镇(居)二级公路进行改扩建。
  邮政快递
  海南邮政国际物流仓储中心、海南综合型寄递物流邮件快件监管中心,改造升级全省快件、邮件、跨境电商现有监管场地和设施等。
  到2025年,新增1000个末端收投服务点,1500组智能快件箱,全省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四)持续优化综合交通服务功能。
  以推进“运输来往自由便利”为导向,加快构建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和推广应用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
  1.建设一体化运输服务体系。
  构建一体化的城际客运服务体系。加强道路客运班线与民航航班、铁路班次的衔接。在“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开行城际公交。推进毗邻地区城乡公交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客运联程联运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空铁通”“空巴通”等联运产品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创新“出行即服务”等未来出行方式。开展共享出行试点示范。
  构建人性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支持各市县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精细化水平。积极发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社区公交、微循环公交、通勤班车等多层次、多品种公交服务。
  构建衔接顺畅的城乡客运一体化体系。做好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在线路开行、站点设置、班次时刻安排等环节的一体化衔接。对有需求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鼓励扩大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针对岛内部分地区居民居住分散、出行集中度低的特征,鼓励采用需求响应式运营组织模式。
  2.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货物多式联运。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推动公铁、公水、空陆等形式多样的多式联运发展,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大力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鼓励市场主体不断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开发品牌化联运服务产品。到202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3.2%左右。
  推动货运物流创新集约发展。加强与国际运输规则的对接,提高国际物流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集装箱拆拼箱、商贸物流等加快发展,提高全球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推动运输装备应用升级。
  推进冷链物流加快发展。扩展冷链物流需求空间,加强对现有批发市场的冷链物流改造升级,通过推进供应链上下游汇集,最大程度提升冷链物流效率、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积极谋划建设洋浦国际中转型冷库等一批大型冷链物流项目,培育具有国内外冷链资源整合能力的供应链企业,构建以海南为核心的冷链全链条服务体系。推进冷链安全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进一步完善“单一窗口”通关服务功能,提高冷链运输通关效率。
  提升城市城乡物流服务水平。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鼓励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清洁能源配送车辆发展。推进农村物流发展,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加快推进“一点多能、多站合一”的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积极打造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3.培育新型的旅游交通体系。
  推动旅游交通服务产品创新。围绕滨海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特色农业区、中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区域,发展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飞行等旅游新产品。鼓励企业在高铁车站、港口、机场周边开展汽车租赁业务,推广异地还车服务。围绕高铁车站、轮渡码头、邮轮码头等实施高品质综合开发,形成集交通、旅游、商贸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构建集出行、休闲、体验、娱乐、消费为一体的“快进慢游”新模式。
  推进邮轮游艇产业加快发展。依托三亚国际邮轮母港、海口国际邮轮始发港、儋州邮轮挂靠港等,发展邮轮游艇业务。积极开展与国际邮轮公司的战略合作,推动开辟环海南岛、北部湾近海邮轮航线及东部沿海地区至海南航线,努力构建环东南亚、RCEP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邮轮旅游航线。积极推动延伸邮轮游艇及娱乐、演艺、文化等产业链,培育旅游观光、体育与各类体验等新消费。
  4.形成便利化的口岸监管体系。
  优化完善口岸布局。按照实事求是、资源共享、集约节约的原则,合理布局、按序设立“一线口岸”和“二线口岸”,建设国际一流开放口岸和“二线口岸”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和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建设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琼海博鳌机场、洋浦港、海口港、三亚港、八所港、清澜港等“一线”口岸。在“一线”口岸增设“二线”功能,并在海口新海港、南港新增“二线”口岸,按需推动其他口岸开放。进一步增设植物种苗、水生生物、活牛、肉类、进口水果等多种类型海关指定监管场所,完善口岸配套功能。
  提升口岸查验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按照“一线放开、岛内自由、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监管要求,对标国际口岸先进水平,加大对软硬件设施的改造力度,改建、扩建、增建必需的口岸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口岸查验设施升级优化,提高口岸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口岸运行效率。推进跨境电商和邮件快件监管中心规划建设,完善海南输往内地邮件快件物流监管体系。建立完善口岸风险防控机制,提高应对各类口岸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五)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品质。
  1.提升交通运输智慧水平。
  加快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以打造“智慧赋能自由港”“数字孪生第一省”为目标,加快推进全岛智慧交通一张网,推广智能绿色出行。推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将三亚新机场、海口美兰机场改扩建项目打造成“四型机场”新标杆。加快推进环岛旅游公路等“智慧公路”建设。推动洋浦港等重点港口5G网络建设,推进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堆场建设改造、港口作业和口岸物流单证电子化,打造智慧港口。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感知网络覆盖,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智慧感知和管理。推广“三智一码”[ “三智一码”:智能安检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语音申诉处理系统、通用寄递地址编码。]项目试点应用,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加快推动5G、北斗系统以及车联网等新技术在里程费改革、车路协同等行业重点领域的落地和推广应用。
  完善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以“一站式”查询、“一卡通”出行、“一窗式”服务为重点,加快提升公共出行智能化服务水平。以数据衔接公众出行需求与服务资源,在城市公交、旅游出行等领域试点推进“出行即服务(MaaS)”体系建设,整合既有信息发布、导航、购票等功能打造数字化出行助手。依托“一部手机游海南”平台,整合国际邮轮、骑行、电动车等多种出游特色方案,丰富海南环岛智慧公路服务体验。推进智慧公交建设,推广智慧信号灯、公交电子站牌、智能网联汽车等交通服务新模式。以水路客运联网售票、电子船票应用为抓手,稳步提升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西沙航线邮轮运输等水路客运智能化应用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民航“无纸化”便捷出行,提升旅客航空出行体验。
  加快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推动海南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升级,实现口岸、物流、货权、监管等信息全流程采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强国际航运物流信息共享和标准互认,强化海南区域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航运能力。加快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共享,重点推进以港口为中心的“货运一单制”建设,提升货运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车船货匹配、城乡配送物流服务平台、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三无”[ “三无”: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项目试点应用工作,有效提升“互联网+”高效物流效率。
  专栏9 “十四五”智慧化场景试点建设项目
  智能服务
  基于“北斗+5G”技术以及车联网技术,研发道路使用精准服务新模式,以技术创新支撑里程费改革。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块链等移动互联、智能控制新技术,打造集城市拥堵管控、差异化服务、路网运行监测、停车管理、公众出行服务、车路协同等为一体的智慧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并积极拓展北斗交通应用场景。
  智慧公路
  以环岛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为依托,通过将路侧通讯、感知、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应用融入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实现公路基础设施的交通流诱导、雨雾天行车安全保障、事故智能感知、服务区智慧停车、无人超市、无极充电等智慧功能。打造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一张网。
  智慧港口
  加快推进智慧港口项目建设,推动洋浦港等重点港口5G网络建设,推进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堆场建设改造、港口作业和口岸物流单证电子化,打造智慧港口。
  车路协同
  加快推进智能感知、5G通信、高精度定位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在工程建设和行业管理中的应用,依托公路复杂交通环境的测试和试验,推动环岛旅游公路车路协同试验场建设。
  2.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要求。加强碳排放管控,落实交通领域碳排放要求,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以推动实现全岛交通用能清洁化为导向,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船舶推广应用。加强充电、换电、加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船舶、码头等新改建岸电设施,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进港口原油、成品油装船作业油气回收。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测监管体系,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到2025年,全省公共交通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100%。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加强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和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围填海控制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打造绿色生态交通,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交通范例。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五网”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加强土地、海域、岸线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用地、用海、用岛效率。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再生利用,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广节能新技术应用,加快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
  提高绿色交通方式分担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决策部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等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水平,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加快推进绿色出行发展,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着力建设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增加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增强公众绿色出行意识,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水平,加快构建形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
  3.提升安全发展应急能力。
  提升基础设施装备本质安全度。完善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规范和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打造百年品质工程。加大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投入力度。实施农村交通安全系统提升工程。推进水运、涉水工程安全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装备安全技术性能,完善“两客一危”智能视频监管等安防设施设备。
  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抓好基础要素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安全生产“闭环管理”。健全安全生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完善联合执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机制。加快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动态监测预警、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能力。加强对危化品运输、道路客运、琼州海峡轮渡运输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控。推进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交通安全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跨方式、跨部门综合交通预警和应急信息沟通机制,完善综合交通应急预案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升交通保障中心支撑应急救援、灾害防治和指挥调度等能力。加强交通抢险保通能力建设,构建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一体化保障体系,提高应急保障水平。
  强化海陆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防控管理。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推进重点区域海陆交通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提升海陆交通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风险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琼州海峡客货物运输、轮船入泊港口、游艇邮轮航线和高速公路运输等提供灾害性气象安全运营保障服务;促进智能交通与气象预警的结合和信息融合共享,提升智慧交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充分考虑和贯彻国防需求,落实经济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的有关部署,加强军地交通基础设施和应急保障体系统筹建设。做好航天发射、部队演练训练和国防运输保障等任务。
  (六)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深化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经营性交通资产资源整合重组,做强做大做优省属交通国有企业,实现集中化、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力军作用。加快推动公路里程费改革,构建市场化投融资基础条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开辟交通运输领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打破单一由政府直接投入的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方式,鼓励和支持采用股权合作、PPP等新型投融资建设模式,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建立“投融建管养”一体化交通投资建设管理体制。
  2.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完善跨方式、跨部门、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机场管理体制改革,组建省机场集团公司对全省机场实施统一运营管理。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要求的交通运输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放管服”改革,切实优化交通运输领域的营商环境。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海南“信用交通省”建设。建立完善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框架,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推广信用承诺制,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评价的分级分类监管体系等配套制度。优化升级省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支撑信息共享与监管服务,推动“数据一张网”拓展到“应用一张网”,提升交通运输领域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机制,营造统一、规范、公开、诚信的交通运输信用环境。
  四、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紧抓交通强国建设战略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更好统筹各方资源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省直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落地。各市县抓好工作落实,明确推进机制,细化落实重点任务,积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二)提前谋划储备。
  深入推进交通运输重大战略性、政策性问题研究和重大工程以及重大项目储备。重点围绕海南自贸港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政策体系、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交通强国海南方案、海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岛内交通一体化政策措施等问题开展研究。积极开展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前期研究,做好项目储备和规划预控。
  (三)加大要素保障。
  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对REITs等新模式的创新探索,拓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交通领域,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省级主体平台在交通投融资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资金和政策支持。将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加强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规划战略性空间储备用地。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应主动作为,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用海等指标。
  (四)加强人才支撑。
  打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组合拳。加快符合海南发展实际的交通运输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亟需的多层次、高技能人才,加强民航机场、空管等重点领域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与交通专业智库和科研院所合作,做好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的支撑保障能力。
  (五)加强监督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跟踪,创新统计方法,完善交通运输统计监测体系,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规划风险防范及应对方案,加强对规划实施风险的预判,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组织邀请专家学者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交通发展、参与规划实施和共同评价监督的良好氛围。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