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评论 > 正文
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从政策支持到技术支撑一个都不少
2018/8/27 16:38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技术支撑      浏览量:
除了国家政策方面,在技术发展背景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春天。另外,人工智能这一模拟和延展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在近年来全面爆发,引发多个产业科技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也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变化。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也给全球机器人产业注入新动力。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分析,2017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过250亿美元,增长超过20%,预计2018年将达到300亿美元。业内专家认为,机器人产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远高于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政策支持

  在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当下,智能制造被列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产业创新的重要阵地。机器人产业则是其中重要代表,我国将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以创新为引领,以需求为带动,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应用领域拓展、区域集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早在2013年年底,工信部就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层面的规划指导。

  2017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其中将攻克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专用传感器,完善智能机器人硬件接口标准、软件接口协议标准以及安全使用标准。研制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现大规模应用并进入国际市场。研制和推广空间机器人、海洋机器人、极地机器人等特种智能机器人。建立智能机器人标准体系和安全规则。

  2018年工信部等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4月6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要求,五年内形成我国自己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二是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

  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细化机器人产业区域布局,各地机器人一揽子政策正在加快酝酿中。

  以北京为例,按照《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至150亿元,培育形成10家行业领军企业、10个研发创新总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项目;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600亿元左右,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基地。

  2018年7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的通知。该文件表示,浙江省将大力推进机器人应用和产业发展。到2020年,建设30个市级以上创新载体,组织50个以上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50个以上重发产业化项目,在役工业机器人拥有量打到10万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20台/万人以上。

  同期,安徽省也出台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鼓励核心技术研发,鼓励机器人技术领先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合肥、芜湖、马鞍山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组建国际一流的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安徽省机器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上的竞争优势,打造产业技术高地。

  技术支撑

  除了国家政策方面,在技术发展背景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春天。另外,人工智能这一模拟和延展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在近年来全面爆发,引发多个产业科技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也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变化。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人工智能目前已经跨越了单纯依靠数据获取来实现技术提升与推动应用发展的阶段,传统的API开放和积木式创新已经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数据与应用的迭代式螺旋上升将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层产业跨越式发展,而智能机器人也将会应用到更多特定场景之中。

  机器人作为目前引领技术创新的时代先锋,涵盖从控制技术、语音识别理解与合成、立体视觉、模式识别、运动学、动力学、传感技术、无线网络通信、移动云计算系统等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多种先进技术的成熟,推动机器人发展迎来新的高潮。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