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评论 > 正文
以科技保障 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2015/6/17 11:33   京华时报      关键字:科技,公共安全,安防      浏览量:
自《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了对公共安全领域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公共安全科技取得长足进步,公共安全产业得到培育并稳步发展。

  安全如阳光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公共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国家管理正常运行最重要的保障之一,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也成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公共安全事故的多发期,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就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而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对科技提出了迫切而重大的战略需求。

  公共安全与科技保障

  公共安全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自古以来,安全就是人类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远古的图腾崇拜就是懵懂中的人类在祈求平安。近年来,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公共安全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高频词汇。然而,公共安全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来讲,公共安全是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是由个体、地区、部门、政府等共同营造的社会环境。

  国际上,“9·11事件”之后,美国经过一年多的论证,设立了国土安全部,把原来隶属于联邦政府、与应急管理和国家公共安全相关的十几个部门的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并入其中,统一进行公共安全管理。在我国,2003年的“非典”疫情之后,公共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基本框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至2007年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公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形成。

  为构筑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水平,中央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公共安全科技。今年5月29日,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而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公共安全自建国以来首次被列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规划纲要》对我国公共安全科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战略研究和规划部署,确定了6个优先主题,分别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生物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自《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了对公共安全领域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公共安全科技取得长足进步,公共安全产业得到培育并稳步发展。

  技术短板与发展差距

  我国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大约相差10年

  不管是从SARS到MERS疫情,从汶川地震到暴雨灾害,从鲁山老年公寓失火导致38人遇难到东方之星沉船致400余人遇难,所暴露的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等老问题;还是不久前支付宝、携程网大面积故障,提出的网络安全新课题,都反映出公共安全面临不小的挑战。有人说转型期的中国是“时空压缩的胶囊”,这也是公共安全面临挑战的原因之一。此外,挑战还来自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水平仍有短板。

  通过大量调研,并经数据分析整理和多次集中研讨发现,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水平总体处于国际先进集团,某些点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总体超越发展中国家水平,但和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大约相差10年。我国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水平形成领跑、并跑、跟跑三者并行的基本格局,所有的公共安全领域技术中领跑的技术数量占17%,并跑的占25%,跟跑的占58%。国家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健全,需要继续调整和不断加强。

  具体说来,我国在公共安全四个子领域(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综合保障)的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领先国家均存在差距。

  在风险评估与预防方面,相关技术发展正逐步趋于标准化和模型化,并正由单灾种风险评估研究向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转变。国际领先国家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技术处于产业化应用阶段,我国整体落后于国际发展,整体、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则刚刚起步。

  在监测预测预警方面,相关技术更趋向于综合风险监测感知,多灾种综合及跨领域预测预警技术。国际领先国家的监测预测预警技术处于产业化应用阶段,而我国还主要停留在单一风险源监测,多灾种综合预测精度未能满足公共安全需求,监测预测预警技术与设备的产品化、产业化和工程化比起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在应急处置和救援方面,相关技术与装备正朝着高精尖技术、多技术集成、多功能装备及成套化装备发展。国际领先国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已处于产业化应用阶段,而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在综合保障方面,则更加重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公共安全数据库研发,以及多灾种耦合的实验平台建设等。国际先进国家的综合保障技术也已处于产业化应用阶段,我国的综合保障技术目前紧跟国际先进技术。

  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安全领域基础研究成果向领先优势技术转化的能力较弱。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中国的来源技术和领先技术数量,以及技术转化比率来看,中国的技术转化比率最低。与技术领先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安全领域技术竞争处于劣势,大多属于实验室和中试阶段,产业化阶段仅占15%。反观技术领先国家,约63%的技术属于产业化阶段。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公共安全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差距整体在缩小,其中92%的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在缩小,仅有8%的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扩大。

  科技规划与安全构想

  科技先行,为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基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技术短板和技术发展趋势,公共安全科技领域初步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六大重点任务。

  一是综合应急救援与决策指挥,包括国家安全平台关键技术、下一代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关键技术、人员信息采集和特征识别技术研发等。

  二是应急产业关键技术装备,包括监测预警技术装备、预防防护技术装备、处置救援技术装备、应急服务技术装备、综合保障技术装备研制及其基础问题研究和科研基地建设。

  三是城镇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与治理,包括城镇多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城镇生命线系统监测预警技术、城镇灾害应急与综合治理技术、重大火灾预防与控制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立体化社区风险治理技术研发及其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等。

  四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包括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等。

  五是重特大生产事故监测控制、防治与应急救援,包括复杂条件下煤矿开采安全保障技术、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技术、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技术、质量安全与产品检验关键技术研发及其科研条件建设等。

  六是社会安全预测预警和查控处置,包括社会安全基础信息综合应用技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关键技术、社会安全事件决策与指挥调度技术、新型犯罪侦查技术、暴恐及群体性事件防范处置技术等。

  可以说,公共安全技术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交叉性,公共安全科技在国家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而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公共安全领域对科技提出了迫切而重大的战略需求,也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只有科技先行,“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才能为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