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评论 > 正文
北京APEC安保看大型活动中综合安防管理
2014/11/9 11:23         关键字:北京APEC,安保,大型活动      浏览量:
为确保APEC会议期间的安全,怀柔警方新增1000组能够在30米内分辨人脸的高清监控设备,并在所有警车上配备车载监控系统,与原有监控系统组成全覆盖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天网”。

    随着北京APEC会议周正式拉开序幕,北京APEC安保工作也已进入最为紧张的时刻,对于大型活动期间重要场所的安全防护工作仅仅靠人员的堆砌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必须要有一套安防综合管理解决方案,配合科学的人员安排,方可确保滴水不漏。大型活动期间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周界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紧急报警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的作用。

    电子围栏在守护大型活动期间起到重要防护作用

    周界报警:周界报警是根据建筑物的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和报警。目前最好的周界报警产品是由广拓所生产的电子围栏,具有威慑、阻挡、报警三大功能。电子围栏适应性极强,可以依据各种不同地形任意架设,没有死角,消除安全盲点。从视觉防范效果上来看,电子围栏的高压电网和警示标志给犯罪分子以极大的心理威慑作用,可以帮助降低他们实施犯罪行为的意愿。对于企图尝试跨越的入侵者,电子围栏前端会给与5000v-10000v电击,起到主动防护的效果。由于电子围栏将输出的电流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在实施有效打击的同时,还减小了误伤的情况发生几率。

    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图像进行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分析。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广泛安置在重点设施的出入口、周界围墙、楼道、广场、重要部位等诸多处所。摄像机除了日常进行图像的摄录外,还可以配合报警系统实现警情的及时联动,将出现警情的部位的现场画面在最短时间内传回控制中心,方便管理人员的验证及判断。

    为确保APEC会议期间的安全,怀柔警方新增1000组能够在30米内分辨人脸的高清监控设备,并在所有警车上配备车载监控系统,与原有监控系统组成全覆盖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天网”。

    安防管理平台集中管控,实现安防子系统之间的联动

    出入口控制:出入口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门禁和安检组成。合适的出入口控制系统既可以有效排除潜在危险因子,又不会对大型活动的正常举行造成延误。当有假票出现时,门禁系统便会联动预置的视频监控画面。如果发现有大量假票一起出现,管理人员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安排安保人员去往现场,将持有人引导至合适的地方进行处理。这样也可以避免意外发生,给正常的活动秩序造成影响。

    紧急报警:当有意外警情发生时,现场工作人员可以立即按下紧急报警按钮,将警报信息告知管理中心。预先设置好的视频监控摄像机会马上切换至相应预置位,把现场图像传递到管理中心,帮助管理人员处理。

    集中联动构建安防综合管理平台

    网络技术使电子围栏可以对分散的各类技术防范系统和设备进行一体化综合集成,创建出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顶层管控平台,可全天候对重点部位实施视频音频监控、入侵探测、周界防范、巡更和消防报警等,能够有效提高各类警戒目标的综合防范和快速反应能力。

    网络电子围栏系统能够将各监视区域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短信报警控制系统联动整合,把防区内的音/视频画面、人员出入的状况、变电站内的报警信号等数据及时地传回监控中心,方便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如果一旦发现设备报警,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将报警信号通过网络按权限范围直接告知预设的各级部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用户警情响应速度。在管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可以明示出报警防区,方便用户分析报警原因。与此同时系统启动报警/视频联动、报警信号量输出、短信报警等多种报警联动功能。在客户端自动弹出预置的联动控制界面,提示用户立即监察报警防区情况。

    事后管理人员能够按站点、防区、报警原因和报警时间查询自动产生的报警记录及分析处理结果,还可以远程调看防区关联视频录像,使警情记录及分析更完善,为制定未来预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多系统联动的警情处理流程

    当有人非法翻越围墙或破坏时,首先警灯会立即发出警示光及声音进行驱赶。脉冲电子围栏主机接受到前端发出的信号后立即主动完成传输。相应区域的摄像机迅速调整至预置位,联动LED灯照亮被入侵区域,保证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将清晰的警情画面传输到所属岗亭和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内的安防管理平台软件弹出警报提示窗口,并且通过短信模块发送报警短信到指定人员的手机上。值班人员得到警报后立刻作出反应,安排人员前往现场处理。

    安防管理平台软件具备报警记录查询、现场图像回看等功能,为以后处理入侵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