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鼓楼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民政部和省、市关于建设智慧社区的工作部署,以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社区治理)特色基地和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构建了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社会组织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了“智慧鼓楼”特色品牌。
近年来,徐州市鼓楼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民政部和省、市关于建设智慧社区的工作部署,以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社区治理)特色基地和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构建了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社会组织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了“智慧鼓楼”特色品牌。2023年,鼓楼区结合全省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创建工作任务,针对鼓楼区智慧社区平台运行以来的经验和问题,结合民政工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围绕社区治理、服务、安全三大核心领域全面升级优化智慧社区平台,让智慧社区融入基层治理与居民生活场景的各个方面。
以提高工作协同度为目标
调整工作机制
统筹推进系统化
成立了鼓楼区“江苏省智慧社区建设综合试点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试点区创建推进工作,排定《江苏省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申报方案》,制定推进智慧社区提档升级、拓展社区智慧治理场景、拓展社区智慧政务(公共) 服务场景、拓展社区智慧便民服务场景、探索基层群众自治智慧化场景5项工作内容15件工作任务,区政法委、民政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通力合作,强化制度刚性,统筹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到基层。
信息整合常态化
建立社区居民基础信息数据库,设置7类户标签和60类个人标签,将特殊人群进行标签化归档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基础数据库中标准地址库19.5万条,户籍人口39.89万,社区基本实现对辖区居民的精准定位。建立信息维护机制,独立设置部门、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信息发布权限,将发布权限开放给各职能部门和社区,按照“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发布,各社区报街道办事处审核发布。社区形成“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的线上发现问题、线上及时回复、线下立即处置的工作机制,提升了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
全科社工服务制度化
持续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加大社工学习培训力度,不断完善“一窗式受理、一口清导办、全科式服务”的社区服务新机制,社区大厅只需部分社工轮岗,更多的社工深入到居民中,第一时间将收集到的社区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方面信息上传到社区信息平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分类分流到各职能部门,推动问题快速办理解决。2023年以来,共上报信息73645条,全部得到及时处理。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期间,许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进行认证,社工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在辖区内各小区设置临时认证点、提供上门服务,协助上千名老人完成养老资格认证,让百姓少跑腿、不跑腿,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提升用户体验
为导向优化设计
优化版块内容
增加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数量和种类,全面扩容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精简证明材料和审批流程,推动尊老金发放“秒办秒批”,全面提升行业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群众办事便利化。优化“网上居委会”版块,设置两委人员、社情动态、村规民约、精准救助等基本栏目;围绕“五个民主”建设,增加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和协商等新功能;融合社区所有工作事项线上发布、处置和反馈。
探索“5G+物联网”养老监护服务模式
针对有需求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群创建“
电子围栏”、“紧急呼叫”等智能服务产品,解决失智老人走失风险,家庭床位建设人群紧急救助等,实现安心居家养老。推行智能化助餐结算系统,实现75周岁以上老年人在中心厨房、社区服务站点“刷脸”助餐减免;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信息建档、服务资源整合、服务渠道建设、服务过程管理、标准化推广的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养老服务协作机制。
因地制宜打造社区特色
根据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历史背景、人文风情等因素,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望,量身定制适合社区的智慧化解决措施,以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智慧社区。因地制宜,打造智慧社区“硬”要求,因人而异,打造智慧社区“软”要求。新型社区借助成熟的便民生活圈与物业体系,突出智慧社区线上服务。老旧社区依靠成熟的人缘地缘优势,突出线下自治与服务。青年型社区重在文化、教育等方面,老年人社区重在卫生、养老方面。
以自治为主切入点
布局新应用
“五社”联动促进居民自治项目化
依托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开发扩展“五社联动”功能应用,有效构建社区资源对接平台,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集结在智慧社区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有效融合实现公益服务资源、需求和项目的匹配对接,提高社区治理服务水平。
“云参与”促进居民自治常态化
充分发挥居民公约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一起公益”等模块,推动各类社会组织上线,及时发布各类志愿活动信息,推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响应志愿者招募,自主有序参与线下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共有8160名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服务群众约4.2万人次。居民从抵触者变成观望者,继而变成参与者,体验到自助、助人和互助的新型社区关系,更加关注社区的长足发展和群体的共同利益,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不断增强。
全域治理促进居民自治精细化
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等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在32个3000户以上的超大型社区、106个无物业管理的小区、98个无业主委员会的小区重点加强智慧物业、智慧平安和智慧家庭建设,实现了精细分类、精准施策、精密治理。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大力推行“邻里自治”“院落自治”和“楼栋自治”等“微自治”形式,以“垃圾分类”“文明养犬”“飞线充电治理”等小区治理项目为突破口,带动居民融入式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
以民生事项为重点
开拓新场景
减负增能提升治理效能
将全区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进行系统整合,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面向全区居民的社区融合服务体系,涵盖与社区相关的公共服务及公益服务,形成“一次采集、多方共享”、“一门受理、区域通办”的大数据共享体系。米兰社区汇整各类人员信息标签,建立了标签清单,在做好每日实时更新完善社区人口信息库的同时,对人口数据进行标签化处理,拓展人口信息应用,进一步实现精准化治理、动态化管理、高效化服务,减轻社区日常的工作压力,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标签化的使用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精准服务和智能治理。
畅通线上互动渠道
在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开放空间”,引入现代会议技术和议事规则,邀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及多方代表,召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线上社区议事会、审议会、居民代表会议等。今年上半年,米兰社区有居民通过线上平台投诉,反映小区附近一广场舞团队跳舞产生噪音影响周边居民休息,社区通过召开4次线上线下民主协商议事,迅速联合鼓楼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出所、办事处及物业,与舞蹈团队负责人多次进行协商,经综合研判,社区为广场舞蹈团队寻找到可以跳舞的场所九龙湖公园。
多重监督提升居民参与实效
开通“三务”公开、“群众访谈日”、上门走访、“圆桌会”和社情发布会等监督栏目,让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对民生资金、民生项目、社区财务等使用、发放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今年以来,全区社区共发布信息8673条,其中社区公示1026条,社区活动4143条,社区通知3504条。切实维护了居民的知情权,增强了监督权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