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将平安建设摆在全州工作重要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基层基础,打造特色亮点,不断推动平安海西建设提档升级,助力海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四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海西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连续16年荣获全国社会治理优秀州,两度捧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3次荣获全省扫黑除恶先进市州;在2021年举行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格尔木市捧得“长安杯”,都兰县委政法委获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2022年,在青海省综治维稳暨平安建设表彰会上,12个集体、13名个人受表彰……
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将平安建设摆在全州工作重要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基层基础,打造特色亮点,不断推动平安海西建设提档升级,助力海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四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海西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平安建设保驾护航。”海西州委书记王定邦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全州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全力以赴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平安根基。
以“十个一”工作要求为指引
在今年2月召开的平安青海建设工作会议上,青海省委书记陈刚提出了“十个一”工作要求,即优化平安青海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一个工作“指挥棒”;统一思想认识,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总动员”;对工作台账、应急预案进行梳理,打赢一场涉藏维稳关键仗;强化全省公安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搭建一个信息化“大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织密一张基层治理的“群防网”;抓住当前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部署一批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各方责任,开展一轮安全隐患大排查大化解;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一次扫黑除恶“回头看”;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轮全覆盖督导检查;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锻造一支攻坚克难的“主力军”。
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是今年平安海西建设的主线。海西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董晋林介绍,海西以“四个三”工作模式推动“十个一”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今年以来,海西紧扣“三个重心”,压实工作责任。高标准召开平安建设相关会议,实现农村牧区城区和州县乡村“三层四级”整体推动;印发平安海西建设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将省上54项重点任务细化为60项重点任务,并制定考核办法,分解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每周研判调度、“双月”调度、季度评估、年度考核和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平安建设动态。
同时,聚焦专项行动、扫黑除恶和重点人员管控“三个重点”,维护社会稳定。夯实“三个基础”(整合五大中心资源实现州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对公安警务大数据中心、资源服务平台、车辆大数据平台等扩容升级;推行片区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居委会副主任和派出所所长兼任乡镇党委委员或政府副职,完善群防群治队伍),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用好深入排查隐患、全面督导检查和广泛宣传发动“三个抓手”,加大平安建设力度。
按照“四个三”工作模式,各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平安创建工作。格尔木市坚持以平安建设为“总”、以“十个一”工作要求为“纲”,通过市级领导联点指导、网格化服务管理、“昆仑义警”队伍深化群防群治、培育特色典型等推进平安建设;德令哈市采取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和治安乱象、源头防范纠纷隐患升级变异、聚焦乡村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营造全民参与平安建设浓厚氛围等措施落实“十个一”工作要求;都兰县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党建+网格+多元共治+数据”管理方式,有效破解枸杞采摘季“候鸟型”流动人口底数不清、管理不畅、服务不够等问题,为枸杞采摘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环境;乌兰县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
防化解机制,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茫崖市推动青海、新疆毗邻乡镇签订和谐共建协议,以“一个党建核心”“三乡镇共建”“组织共建联动、情报信息联享、矛盾纠纷联排、突出问题联治、突发事件联处、平安边界联创六联”的“136”工作法,共建平安和谐边界;天峻县坚持目标导向、拧紧责任链条,坚持问题导向、夯实治理基础,坚持结果导向、抓好队伍建设,纵深推进平安天峻建设;大柴旦行委通过健全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细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打造平安建设亮点等举措,推动“十个一”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平安建设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因地处“聚宝盆”,海西工矿企业较多,全国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也在此。作为青海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海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家,涵盖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开采、金属冶金等重点产业,2022年GDP为842.55亿元,居全省第二。因此,平安企业创建工作成为海西平安建设的重要一环。
按照海西《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由相关部门落实牵头责任、主抓责任和主体责任,州、市(县)、企业三级共同推进工作组织有力、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健全、安全生产机制完善、内部安保措施到位等“13+”标准的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将206家工业企业和州管国有企业纳入创建范围,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只有平安稳定,生产经营才能搞好。”这在创建企业中已形成共识。位于格尔木市的察尔汗盐湖是全国最大的盐湖,氯化钾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7%,氯化镁、氯化锂、氯化钠储量居全国首位。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下属公司多,其中钾肥分公司现有职工2786人,去年生产氯化钾580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6%以上,虽然公司规模大、员工多,但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谈起“平安经”,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映福说,落实主体责任、推进综治维稳室建设、健全内部防控体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是实现企业平安的“法宝”。
青海义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煤沟煤矿地处大柴旦行委,年生产能力130万吨,目前在岗职工831人,建矿以来曾获得诸多国家级、省级荣誉。矿长胡延伟介绍,矿上将创建平安企业融入安全生产全过程,为压实安全责任、严格安全管理,每周五召开平安建设专项会议,同时深化监督检查、加大隐患整改,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大煤沟煤矿的做法是大柴旦行委推进平安企业创建的缩影。大柴旦行委通过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做好隐患排查整治、事故防范、安全风险管控、应急事故处置等,织密了企业“安全网”。
在推进平安企业创建工作中,海西围绕重要时段、重点部位、重点领域,准确摸排工业企业运行中存在的矛盾隐患,加强对民爆、通讯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隐患化解,找准风险源头,加强风险管控,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从根本上消除隐患、解决问题。
平安创建助力生态旅游发展
探神奇雅丹和“火星营地”、看魔幻神秘水上雅丹、赏人间仙境翡翠湖、感受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流连于天湖一色的茶卡盐湖……海西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壮美的自然景观。随着“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海西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仅今年1月至8月接待游客1337.49万人次,同比增长97%,实现旅游收入70.95亿元,同比增长83%。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海西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以绿色为底打造生态旅游。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海西将创建平安景区作为头等大事,通过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大安全风险管控力度、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景区安全保障、优化景区整体营商环境、推进景区卫生治理等举措,目前已打造茶卡盐湖景区和茶卡壹号·盐湖景区两家平安景区,并引导其他景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通过对申报景区开展多轮督导检查,助力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发展。
位于乌兰县境内的茶卡壹号·盐湖景区,虽然游客众多,但秩序井然,这得益于景区开展的平安创建工作。同行的景区工作人员文静告诉记者,按照乌兰县平安建设要求,景区多管齐下推进平安创建。
乌兰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以“123”模式推进平安景区创建,旨在建设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让游客只进一扇门就能得到全方位服务。同时调动网格员和群防群治人员两支力量,开展纠纷调处、治安巡逻、困难救助等工作,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治安防控、景区专项治理三大体系,筑牢景区安全防线。
“网红景点”翡翠湖是很多游客的打卡地,而游客所不知的是,呈现在他们眼前的颜色各异、美轮美奂的湖泊是由废弃的硼镁矿坑改造而来。近年来,按照海西州打造生态旅游的要求,景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大力气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将废弃的矿坑开发为翡翠湖,并不断延伸生态治理链条,形成了以翡翠湖、水鸭湖、芦苇丛为主体的特色人文旅游景区,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董晋林说,平安海西建设既需要落实平安建设的共性举措,也需要根据实际抓住重点打造亮点,海西将紧紧围绕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立足特殊区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平安海西建设提质增效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