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国家网信办: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50.2万亿元
总量居世界第二
05-24   央视网      关键字:网信办 数字经济      浏览量:
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31.2万个,5G用户达5.61亿户,全球占比均超过60%。全国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部署,深入实施《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系统总结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开展数字中国发展地区评价,展望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工作,编制形成《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31.2万个,5G用户达5.61亿户,全球占比均超过60%。全国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IPv6规模部署应用深入推进,活跃用户数超7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近50%。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000万台(套)。车联网由单条道路测试拓展到区域示范,已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过5000公里。
  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建设。《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印发实施,系统提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框架。数据资源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据存储量达724.5EB,同比增长21.1%,全球占比达14.4%。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发布各类数据资源1.5万类,累计支撑共享调用超过5000亿次。我国已有208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推进数据管理机制创新,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58.6%和77.0%。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2%,创历史新高。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达3384亿元,同比增长9.1%。科创板、创业板已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接近40%和35%。
  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推进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2012到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78位上升到43位,是上升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地市、县级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96.1%。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实现1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开通,数字政协、智慧法院、数字检察等广泛应用,为提升履职效能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开展了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收到854.2万多条留言。
  数字文化提供文化繁荣发展新动能。《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印发实施,推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文化场馆加快数字化转型,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建设不断深化,全民阅读、艺术普及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到5.3亿。网络文化创作活力进一步激发。“中国这十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网络重大主题宣传充分展示新时代伟大成就。全国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作品超过3000万部,网文出海吸引约1.5亿用户,海外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数字技术与媒体融合深入推进。我国第一个8K超高清电视频道CCTV-8K开播,为广大观众呈现超高清奥运盛会。
  数字社会建设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共享。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同比缩小2.5个百分点。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数字健康服务资源加速扩容下沉,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过2670万人次。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持续拓展,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7.15亿,各类人社线上服务渠道持续完善,提供服务近141亿人次。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城乡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行动加速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提升。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持续完善,新增或补充了空气质量监测、排污口、危险废物处置等33类数据,数据总量达到169亿条。全国已建成26个高精度和90个中精度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站点。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启动实施94项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任务。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3。5G基站单站址能耗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北京、山西、四川、安徽等地探索碳账户、碳积分等形式,推进普及绿色生活理念。
  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我国信息领域相关PCT国际专利申请近3.2万件,全球占比达3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3.5万件,同比增长17.5%。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我国5G实现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6G加快研发布局。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技术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各地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数字开源社区蓬勃发展,开源项目已覆盖全栈技术领域。
  数字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出台,推动发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等30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等加快发展。全国超500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开设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专业,2022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预计近2170亿元,同比增长13.9%。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障。连续9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深入开展常态化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力推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发布实施,《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推动提升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水平。
  数字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国网络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网络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不断增强。《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制定实施,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制度持续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快完善,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数字领域标准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在自动驾驶、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牵头推动一批数字领域国际标准立项发布。
  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凝聚广泛共识。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合组织(APEC)、金砖国家(BRICS)、上海合作组织(SCO)等机制下数字议题磋商研讨,推动达成《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等。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会员已覆盖6大洲20余个国家,包括100余家机构、组织、企业及个人。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数字贸易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我国已与28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