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助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有利于判断和明确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方向和重点,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和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标准作为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正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机构及专家学者的重视。
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助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有利于判断和明确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方向和重点,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和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标准作为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正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机构及专家学者的重视。2022年,在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方面,主要有5个比较重大的成果,分别为:
《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市建立智慧城市运行模型指南》
2021年12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发布了国家标准GB/T41150-2021《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市建立智慧城市运行模型指南》。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等12家单位共同起草,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智慧城市运行模型指南”属于智慧城市战略顶层设计框架标准,在指导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范技术架构、促进融合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标准分8个章节和2个资料性附录,包括引言、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以及标准核心内容。标准核心内容对城市管理者应该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清晰要求,明确了各利益相关方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从“实施原则”“实施流程”“实现框架”和“关键因素”四个方面对可持续智慧城市运行模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建立了智慧城市实施发展的整体方案。
在该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生态城将标准内容与区域智慧城市规划及指标体系编制工作相结合,深入开展了标准实验以及实践应用等工作,验证了该标准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作为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对完善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立更完备的智慧城市评价机制具有积极作用。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2022年10月14日,经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 33356-2022),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2016年原《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 33356-2016)发布后首次修订。该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起草。
新《评价指标》按照“以人为本、成效引导、客观规范、成熟可测、注重时效”的原则,在2016版基础上完成调整和优化。新《评价指标》规定了面向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和指标权重,共包含9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62项二级指标分项。同时,该标准在附录A中针对县及县级市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给出了可参考使用的评价指标。该标准适用于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并可用于指导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营与持续改进等活动。
新《评价指标》的发布与实施,将更好地支撑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可以科学衡量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总结典型实践经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该标准以评价指标的形式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及发展方向,指导各级政府清晰了解当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效和水平。以评价工作为抓手,可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共享和推广,及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规模智慧城市建设的优秀案例、实践经验和共性问题,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实践,使智慧城市的最佳实践得以固化,为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首批城市大脑系列标准发布!
2022年9月1日,首批城市大脑系列标准正式在北京发布,包括《城市大脑 术语》、《城市大脑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这三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将为我国城市大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引,对于进一步推动城市大脑建设的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大脑是互联网大脑与城市建设和运行结合的产物,是城市级的类脑复杂智能巨系统。城市大脑延伸了人类大脑感知、认知的核心概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聪明”。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概念,也被世界各国认同,但智慧城市如何产生智慧一直是主要难题。此次城市大脑系列标准的发布,可谓正当其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大脑建设过程中的痛点。
其中,《城市大脑 术语》标准由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牵头编制,是为统一城市大脑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各管理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而规划的术语标准。该标准对互联网大脑、世界数字大脑、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云反射弧、数字视觉神经、数字听觉神经、数字记忆系统、云神经中枢等28个新术语进行了定义,对于城市大脑的传播与交流、新理论的建立、科技成果的推广都是十分重要的。
《城市大脑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和中电莱斯牵头编写,提出了顶层规划的十大要求,包括理论指导原则,系统安全性、标准统一性、关注性价比,以人为本解决问题为核心,人机决策原则、系统进化原则、模块化建设原则等等。该标准明确要避免城市大脑的盲目和无序发展,满足不同乡镇、城市、省、国家和世界的跨层级信息交互要求,适用于企业、产业、行业、乡镇、社区街道、区县、城市、省、国家、世界等领域各种大脑系统的建立。
《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由中国电信牵头编写,对数字神经元的类型种类、相互关系、功能模块等进行了规范,提出应为世界范围的人、物、系统和组织建立统一的数字神经元,为城市大脑打破信息孤岛而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交互打好基础。本标准从类脑仿生学角度建设城市大脑,符合自然界产生智慧的基本原理,为智慧城市产生智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另外,9月3日,城市大脑建设高峰论坛在宁波成功举办,《城市大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也正式发布。《指南》明确了城市大脑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构建了城市大脑标准体系总体框架,从总体、基础设施、数据、关键支撑能力、应用服务、建设管理、安全保障七大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内容,并给出了组织实施建议,形成了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为未来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系统和全面的指导。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指南》
2022年7月,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导,四川省智慧城乡大数据应用研究会(以下简称“省大研会”)牵头会同省文旅厅科技教育处、省文旅信息中心、中科大旗公司、汇智兴蜀大数据公司、数聚汇智科技公司等研制的《县域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地方标准圆满完成,填补了地标行标国标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已经获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发布并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
《指南》从县域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础设施、旅游场所与服务设施、公众服务、宣传营销、旅游监管、安全预警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建设标准;从G端、B端为满足C端前来县域游客游前、游中、游后全过程智慧化建设、管理、营销与服务提出了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要求。其核心是通过县域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跳出文旅抓文旅,借力发力,消除孤岛,共享资源,加快转型。
《指南》指出,县域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应相对独立建设运营,但,一是应主动融入县域智慧城市“国家政务外网+国际互联网融合建成的‘一张网’”,共享已有的数字基础。二是应跨界共享数据,创新智能化应用场景。三是应消除网络孤岛,消除重复建设,节约资金,加快转型。四是应体现文旅担当,主动融入国家智慧县城建设战略的落地实施。五是应借梯上楼,借力提升,颠覆了过去仅是因为文旅项目而文旅项目的建设模式。六是通过标准的实施,应实现多方共赢发展。通过《指南》宣贯与指导实施县域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对加速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打造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街区等个性化应用场景具有极大帮助。
ISO正式发布基于地理信息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
2022年10月24日,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网站发布的信息,《ISO 37172:2022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基于地理信息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成功发布。
该标准聚焦智慧城市数据交换与共享领域,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发展目标及内容概述,阐述了数据交换共享的框架,列举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描述了基于地理信息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和共享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