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增强城市韧性 塑造安全环境
2022/12/19 09:31   人民日报      关键字:增强 城市韧性 塑造 安全环境      浏览量:
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近年来,一些国家通过统筹多部门协同参与、丰富智能化应对手段、推动民众做好应急准备等方式增强城市韧性,塑造了更加安全的城市环境。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更好保障民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近年来,一些国家通过统筹多部门协同参与、丰富智能化应对手段、推动民众做好应急准备等方式增强城市韧性,塑造了更加安全的城市环境。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更好保障民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从小培养市民参与应对各类风险和危机
  2022年9月,法国巴黎市政府宣布推出韧性城市建设战略新项目,计划于2023年10月13日法国全国抗灾日当天组织热浪危机演习。此次演习名为“巴黎50度”,将在巴黎市内选定两地举行。演习将通过热穹顶模拟50摄氏度的热浪效果,测试巴黎市政府移动雾化器、冷藏室等设备部署的情况和使用效率,以及居民在类似极端情况下的集体应对能力。
  巴黎市政府表示,“巴黎50度”演习旨在帮助城市和市民为极端高温情况做好准备,详细分析对城市经济和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检验城市系统和生态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对巴黎打造“韧性城市”的战略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更新。
  巴黎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涝灾害侵袭,近年来又频发由极端天气引起的高温干旱。因此,巴黎市政府将提升社会、环境和经济等领域的风险应对能力,作为规划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2017年,在经过近两年筹备和商议后,巴黎市政府通过了韧性城市建设战略。该战略将“提高市民韧性”“建设迎接21世纪新挑战的城市”“调动集体智慧”作为支柱,以适应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推动更加负责任的生产和消费,将巴黎建设成为一座更加包容的城市。
  具体来说,巴黎的韧性城市建设战略包括35项行动,涉及社会平等、城市安全、空气污染、河流安全等各个方面,并从民众、城市基础设施、跨区域多方合作三个方面提出了诸多细化的措施。例如,加强校园绿化,将校园改造成“绿洲”,成为城市“岛屿”;为市民提供更多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促进市民间的沟通交流,以加强市民团结、增强城市韧性……
  据巴黎市负责环境事务的副市长赛丽亚·布劳尔介绍,在制定韧性城市建设战略时,巴黎市政府最初确定的优先事项是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但在制定过程中又充分考虑了城市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和危机,将提升市民的自救能力和对城市治理的参与度列入了相关措施中。“增强社会凝聚力也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内容,我们希望每个市民都能参与到社区和城市决策中并承担相应责任。”布劳尔说。
  按照巴黎韧性城市战略的规划,到2030年,90%的巴黎市民都需要接受针对恐怖主义的应急培训及其他急救培训。为此,巴黎市政府扩大了“急救巴黎”计划规模,在每年法国国家安全教育日,由红十字会、巴黎塞纳河民防组织、经批准的民间安全协会和巴黎消防队共同为巴黎市民提供急救培训。不仅如此,安全教育和急救培训也已被纳入法国国民教育体系,巴黎市民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相关课程。
  此外,巴黎市政府还加强了针对不同灾害风险的预警演练,每年都会在评估风险与社会资源、征求民众和运营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应急预案,举行至少一次应急演练并保证覆盖到每个区,为减少灾害风险的破坏性、提高城市应对和恢复能力提供经验借鉴。
  打造应对炙热气候和极端灾害的双重韧性
  浓密的树荫下,一群孩子正在欢快地追逐、嬉戏、玩耍,阵阵笑声不时传来。在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的一个小型社区里,大面积种植的绿树,以及花园里姹紫嫣红的花卉、翠意盎然的青草,很大程度上抵御了热浪的侵袭,仿佛筑起了一道呵护健康的屏障,让人们可以正常地生活、休闲、娱乐。
  特拉维夫地处沙漠与地中海交汇地带,阳光强烈,干旱少雨。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使这里更加炎热干燥。为增强环境适宜性,当地政府和专家提出“小气候覆盖区”概念,通过增加绿植规模,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的小环境。“特拉维夫在应对炙热自然气候方面表现出的城市韧性,正在惠及万千大众。”当地媒体在报道中如是说。
  “早在20年前,我们就开始为城市未来发展做准备,组建团队制定愿景,建设韧性城市是其中重要内容。”特拉维夫前市政府秘书长麦纳海姆介绍,历届市政府都重视并接续推进“风险管控、强化韧性”的整体城市建设方针,既强调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体系建设等“硬支撑”,也重视提升市民组织动员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培育风险意识,夯实应对各类风险的“软实力”。
  除改善炎热干燥天气带来的不利生活条件外,特拉维夫还打造了全面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大地震,以及其他极端自然灾害。目前,特拉维夫全城安装有上千个自然灾害报警装置,可第一时间收集并发送地震等自然灾害信息。根据韧性城市的设置要求和管理条例,救援车辆在接到报警后,必须在30秒至60秒内开赴现场实施救援。
  同时,依托科技产业优势,特拉维夫也得以在搜救中应用更加智能高效的工具。例如基于微功率脉冲雷达技术的“穿墙感应器”配备了先进图像和信号处理算法与高端固件,施救人员只需将感应器安装在墙壁上,就能清晰读取墙壁后实物的3D轮廓,还可通过“呼吸检测”系统区分动态和静态信号,使即便处于昏迷状态的伤者也能被及时发现,为搜救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作为韧性城市的配套工程,特拉维夫许多医疗机构还建有专门的“备灾医院”,在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充当指定紧急医疗救援机构。“备灾医院”常规设置200—300张应急床位,并配备先进的抢救设备、生命支持系统和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可在最多10分钟内做好接受各级各类创伤患者的急救准备。
  “‘备灾医院’在灾后处理的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为市民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完备的保障。”当地建筑工程师乔纳森介绍,普通家庭还配备有地下抗震防空室,是对特拉维夫应急管理体系的有力补充。抗震防空室内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存放有可供一家人维持至少一周的水、食品、急救药品和其他基本生活物资。高层建筑物还配备了特殊耐高温绳索和救生衣等设备,保证市民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实施自救,进一步增强特拉维夫在面对重大灾害时的城市韧性。
  构建智能化安全系统为城市保驾护航
  在遭遇地震等灾害的侵袭时,立刻响起警报并显示最近的疏散中心信息;在可能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通过智能视频救援服务获得专业人员指导,保证伤者在救护车到来前及时获得有效救援……这是一款实时更新的灾难和安全信息手机应用程序,旨在帮助市民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获取各种急救信息,是韩国首尔市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
  自2016年起,首尔市政府开始系统制定建设韧性城市的相关战略,并通过研讨会、论坛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各方意见,并最终得出结论:除常见的热浪、寒潮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外,首尔市还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和气候变化等新的威胁,需要建立全面的灾害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灾难。因此,首尔市政府将打造智能和安全的城市作为韧性城市战略首要目标,并采取一系列举措稳步向前推进。
  2018年,实时灾难和安全信息门户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上线。今年,首尔救援大数据中心成立,为疗养院、老年福利设施等易受灾场所,构建了内部结构的三维数字地图,方便救援一线人员使用。同时,首尔市政府相关机构还将20多年来积累的出警信息全部转化为数据,用以在地图信息上标出不同时间段的易受灾区域,从而科学地规划日常防灾巡逻路线。
  首尔市消防灾难本部长崔泰荣表示,首尔市的城市结构逐渐趋向于高层化和地下化,预测灾害程度变得愈发困难,必须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灾害应对数字平台尽最大努力构建快速有效的对策,为应对各种灾难做好万全准备。同时,市民不仅可以通过安全隐患申报系统随时向市政府申报相关问题,还可在完成包括紧急决策、急救、灾难标准救援程序等在内的8小时安全教育培训后,申请成为公民安全护卫队的一员。在发生紧急灾害时,公民安全护卫队成员可以协助专业人员进行急救、人员疏散等。
  据悉,首尔市目前已制订了有关消防信息化的五年计划,涵盖建设智慧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启动远程消防安全服务、实现智慧消防行政服务等22项具体任务。此外,还计划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于2023年完善高科技灾害应对数字平台,在整合并管理各类行政、灾害信息的同时,提供针对移动设备的灾难应对全过程信息服务。这一平台将集成目前分散的不同现场应急系统、三维测绘地图信息、灾害信息和出警信息,以帮助一线救援人员及时做出正确决策。预计在2026年前,依托聊天机器人和可视对讲摄像的公共消防管理服务、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报警接警系统和预测分析系统也将开发完成,进一步推动首尔市向建设智能和安全的韧性城市迈进。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