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上海:打造人工智能的“导航”新样本
2022/9/30 09:53   科技日报      关键字:上海 人工智能 导航 新样本      浏览量:
一幅巨大的《智会世图》,矗立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会场——上海世博中心的显眼位置。在艺术与增强现实(AR)技术结合的画面上,人工智能发展史、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历程历历在目。9月初举办的这场盛会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幅巨大的《智会世图》,矗立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会场——上海世博中心的显眼位置。在艺术与增强现实(AR)技术结合的画面上,人工智能发展史、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历程历历在目。9月初举办的这场盛会引发了广泛关注。
  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步伐,人工智能发展在上海迎来了黄金期,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实现倍增,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迈开坚实步伐。拥抱最新成果,承载国家级的先行示范项目,率先探索健康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吸引一流的创新资源,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呼之欲出。
  9月22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并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表示,这是上海继《上海市数据条例》后的第二部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性法规,将有力支撑上海全面数字化转型,助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此次立法注重创新性和引领性,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头雁”效应 打造创新策源高地
  基础研究先行,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引航灯。
  “从小动物到人体,这里配备了全套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亚洲唯一、世界第四台3T脑连接磁共振,可以清晰展示人脑的白质连接;亚洲第一台可以用于病人扫描的7T磁共振,人脑内部最细微的血管,均一览无遗……”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介绍说。
  紧邻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域,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等多个国家大科学设施呼应,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与张江国际脑库、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等,一起构成类脑研究系统,为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提供支撑。
  2022年9月1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开源开放体系,该体系九大开源项目,覆盖从感知到决策,从平面到立体,从数据到计算,从技术到人文教育的各个方面。该开放体系实现了不同代码库的统一接口,同时实现从模型训练、部署到推理无缝衔接,打通了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一系列的“首发”也诞生在上海。依图科技“求索”系列云端芯片、天数智芯7nm GPU芯片、腾讯AI开放平台、华为全栈式AI战略和AI芯片、寒武纪云端和终端芯片、商汤重大算力平台等在上海首发。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以上海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正加速成型。
  应用试水 场景创新引领新赛道
  由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而上海,正是其中的先行者。
  继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8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10个示范应用场景。
  上海推行“需求引领、应用先行”的发展模式,鼓励AI最新成果率先“试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让上海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数智时代下,钢铁如何用AI炼成?宝武打造的“黑灯工厂”智造项目,2020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评出的全球“灯塔工厂”。在这后面,一张无形的工业互联网保障着“黑灯工厂”顺畅运行。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检测,让检测效率提升了70%;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生产,让材料成本一年削减了1500万美元……中国宝武工程科学家、宝信软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钱卫东报出的一串数据,展示了钢铁巨人的轻盈舞步。
  通过无人机自主采集和三维重建技术,用户能体验从东方明珠电视塔顶用鼠翼滑翔伞穿越浦江两岸,鸟瞰申城。
  人工智能技术就像新时代的“电力”,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2019年以来,上海已累计发布3批共计30个AI重大应用场景。上海积极推动AI与智慧交通、生命健康、机器人等场景创新,试点无人驾驶轨道交通、智能车站、远程医疗等多种应用场景,促进了AI深度赋能各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目前,上海已形成以浦东张江、徐汇滨江为引领,其他各区联动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183家增长到2021年的331家,产值从1340亿元增长到3056亿元。一个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初步成型!
  探路“破题” 落实国家战略的新样本
  2019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支持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同启动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这两大国家级项目,均对上海提出了探路先行的要求,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头雁效应。
  上海是最早提出把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的城市之一。
  三年来,为了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上海领全国之先,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即将施行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是上海对人工智能产业立法的探索,无疑将为国家层面的立法积累经验。参与此次立法工作的上海市人大财经委立法监督处处长张震表示,人工智能许多领域发展快、变化快,通过负面清单、分级治理等方式,划出“不可为”的范围,能够更好释放活力,鼓励各类主体大胆探索。此外,算力有高耗能属性,对中小企业来说往往成本难以负担。条例规定,推动公共算力资源平台建设与利用,保障中小企业获得普惠的公共算力。
  而在此前,上海已研讨或发布了一批重大政策,引领着人工智能战略布局方向。“上海在人工智能政策创新领域的标杆性探索和尝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起草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编制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规划、建设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实施国内首个算法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更新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推动上海数据交易所落地、建设国内首个“跨境数字新型关口”……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三年来,浦东新区也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效。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前沿新技术的落地过程中,监管和伦理研究不可或缺。目前,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工作已纳入上海市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并被科技部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与伦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用“开放”“包容”“创新”三个关键词清晰地勾画了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的建设路径。“全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的‘一流创新生态’,努力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上海经验。”这就是“上海方案”。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