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慧交通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北京积极推进智慧公路建设,京礼高速北京延崇段和延庆区松闫路已经分别成为北京第一条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普通公路,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交通运输有序开展。
为智慧交通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北京积极推进智慧公路建设,京礼高速北京延崇段和延庆区松闫路已经分别成为北京第一条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普通公路,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交通运输有序开展。和传统公路相比,智慧公路有哪些交通“黑科技”?能给日常出行和公路管理带来哪些变化?
松闫路:智慧设备赋能冬奥交通
延庆区松闫路盘山而建,急弯很多。当汽车驶过一处弯道,两边新架设的标牌就会发出声音,方向箭头快速闪动,提醒对向车辆注意。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专用路,松闫路担负着极端天气情况下延庆赛区人员的转场运输任务。北京市交通委延庆公路分局路网管理科科长于伟说,松闫路安装了大量首次在北京使用的新设备。
于伟:“在急弯处设置了161套弯道盲区预警系统,当车辆通过时,预警主机会发出前方会车语音提醒,智慧路桩依次闪烁箭头形状的标识,同时低空照明设施开启,为驾驶者标出清晰的弯道轮廓线;在易结冰路段安装了两套冰雪预警系统,出现降雪天气时,气象监测传感器能迅速测算出降雪的厚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搭建了延庆区智慧公路监测平台,真正做到可视、可巡、可控。”
冬奥会期间,松闫路每天都会有大量承担赛事运输任务的车辆通过,这也给日常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养护集团第十公路工程处冬奥保障负责人郝毅表示,得益于这套弯道预警系统,养护工作更加高效和安全。
郝毅:“松闫路属于山路,弯道比较多,我们在巡查或者作业过程中需要占路作业。这套提示系统通过语音提示车辆注意弯道、注意会车。这条路也是没有照明的,在夜间巡查过程中,这套设施有灯,能对车辆进行提示,尤其是进入弯道的一个提示,这样能让作业车看到公路路肩的位置,对于作业人员包括社会车辆都会起到提示作用,通行更安全。”
延庆山区冬季气温低、降雪多,松闫路上安装的智能天气感知系统也给冬季除雪作业带来了新变化。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养护集团第十公路工程处张山营专养段段长胡垚森介绍,科技装备让除雪作业更加精细化。
胡垚森:“之前我们都是依靠工人除雪的经验,来判断现场降雪的情况,然后组织进行除雪作业。现在有了智慧公路信息系统,我们能第一时间获取到降雪量、降雪时长、空气温度还有地表温度,这些信息对于我们除雪作业帮助非常大,可以更合理地组织我们的设备、人员还有物资进行除雪作业,第一时间保证道路的畅通。”
“会思考、能表达”的智慧公路
通俗来讲,智慧公路就是在普通公路上加装采用物联网、5G和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视频、图像、环境等采集装置,实现道路状况实时传输以及道路、车辆和人员的信息交互,让公路“会思考、能表达”。北京市交通委科技处一级主任科员牟杰勇做客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栏目时说,智慧公路建设一般要分“三步走”。
牟杰勇:“第一步就是基础设施数字化,让路能够‘开口说话’,通过数字的形式,表述路上设施设备的感知信息。第二个是将数字化的设施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和动态管控。第三步就是智能化,让路与车能够进行交流,实现路与车的智能调控。”
巡视车的前车窗上安装着一个巴掌大小的黑盒子。当巡视车匀速驶过松闫路,车载终端就能展现道路实时状况。这套智慧养护系统实现了道路和车辆的“对话”,高德地图高级架构工程师姜明介绍,这个小盒子集成了多种功能。
姜明:“以前巡检都是靠‘纸记人巡’,靠人在路上看。巡检员在巡检过程中,既要开车还要看路面病害,一方面对于开车来讲并不是很安全,另一方面也影响他及时发现路上的病害。这套系统的核心是AI的人工智能识别能力,通过在前端的图像采集,可以发现路上的即时病害。比如说坑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出来,在我们的PAD上报警,提示巡检员前方有需要处理的情况。他现场能够处理的就及时处理;如果不能够处理,后面可以进行相应的工程准备,进行一个管理的闭环。”
京礼高速:实现自动驾驶测试
京礼高速北京延崇段直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北京第一条智慧高速公路。这条高速穿越山区,长大隧道多。西大庄科隧道内安装了环境色温自动感知系统,让公路实现了“思考判断”的功能。首发集团信息化管理部部长徐志斌表示,这套系统能够充分保证驾驶者的安全。
徐志斌:“通过布设的LED洗墙灯管系统,同时在隧道里面涂装了不同的涂料,实现隧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隧道里面青色、蓝色、紫色颜色的使用,以及黑黄标线的变频技术,对司机起到一个极强的心理唤醒作用,减少出现疲劳的几率,从而使洞内的光环境更加舒适,提高驾驶人员行车的安全性。”
首发集团项目前期管理部副部长李智说,依托全路布设的车路协同系统,京礼高速首次在北京实现了高速公路编队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测试。
李智:“开展了全国首例高速公路封闭环境下,时速达到80公里每小时的L4级自动驾驶,和基于蜂窝网络技术的车路协同测试。在山岭重丘区,进一步开展了队列跟驰的测试工作。同时建设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最终要实现数据的全融合、状态的全可视以及事件的全可控。”
智慧公路改变未来出行
有了智慧系统,公路上所有的情况都能够实时采集并传递到云端大脑,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首发集团信息化管理部部长徐志斌介绍,未来,每一辆行驶的汽车都能够获得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徐志斌:“通过建设公众出行服务平台,结合高德和百度地图,发布一些实时交通信息,向公众提供及时的、伴随式的交通信息服务。(市民)利用微信公众号可以进行消息订阅,包括导航、路线规划、应急救援、周边的景区等等。对于装了车路协同车载终端的车辆,通过车路协同技术,还能够给司乘人员提供施工提醒和行人提醒。”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林表示,一旦智慧公路系统获得足够多的“大数据”,路网整体的运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升。
汪林:“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高速公路单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每小时2200辆,但如果说我们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可以大规模缩短现在的车头视距。未来单车道我们就能达到4000、 8000或者甚至1万的通行量,也就不用像美国那样都要建双向16车道、30车道的大规模高速公路。我们以现在高速公路的技术场景,就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运行的安全、运行的效率都会得到大幅提升。”
可以预见的是,在智慧公路上行驶的智慧汽车,也会成为新的生活空间。知名汽车媒体人夏东说,驾驶员到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夏东:“汽车就好像是在电脑里流动的字节一样,彼此相互之间是没什么关系,但是它同时在宽带里边流动,也不会产生塞车。公路交通将来很可能是这种状态,100%的高效利用路面流量的能力,永远是按照最符合逻辑、最理性的方式行驶,事故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当人坐在车上的时候,就可以没有在集中精力开车,而是在处理事儿,你的生产力就大大解放了。”
正在建设的北京到雄安新区的京雄高速公路,将会在最内侧车道设置自动驾驶专用道。今后,北京到雄安的快速出行之路有望变得更智能。北京加快建设的一条条智慧公路,也将成为交通大脑中最发达的 “神经”,让整个城市交通更加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