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平台可以对住宅小区的门禁、消防系统、电梯运行等多个场景进行智能检测和异常报警;智慧消防应用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超标车辆,还能将超标车辆信息和捕捉的黑烟排放图片快速传递交管部门精准执法,以及摄像头捕捉到车辆后,会自动比对准运证数据库,发现非法车辆后,将实时推送给执法部门等等。
智慧社区平台可以对住宅小区的
门禁、消防系统、电梯运行等多个场景进行智能检测和异常报警;智慧消防应用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超标车辆,还能将超标车辆信息和捕捉的黑烟排放图片快速传递交管部门精准执法,以及摄像头捕捉到车辆后,会自动比对准运证数据库,发现非法车辆后,将实时推送给执法部门等等。
2020年,城市大脑全面开展共用基础设施平台和城市管理、智慧能源等5大领域场景创新应用,全年启动21个项目建设。目前,海淀区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IOCC)、AI计算处理中心、大数据中心、“时空一张图”、感知网等在内的海淀“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场景创新持续推进,海淀城市治理进入智能化时代。
2020年迈入“城市大脑2.0”新时期
在巡检中发现紫竹院街道魏公村路口南侧200米井盖丢失后,网格员赵军打开了“大城管APP”,将井盖丢失信息拍照上传,基于海淀区时空一张图提供的信息,这个单子迅速定位到责任人。三个步骤、4个小时,井盖便被相关工作人员复原。
如果没有“时空一张图”提供信息,井盖复原将需要七个步骤耗时至少一天……效率提升的背后得益于去年9月下旬“海淀区时空一张图”1.0版的上线。由中科大脑公司承建的“海淀区时空一张图”是海淀城市大脑的三大核心支撑平台之一,承载着未来数字孪生海淀的建设任务,可视化还原城市变化和空间形态,仿真和推演城市未来发展走向。有了这张图,海淀区的城市管理者们将如科幻电影般,轻轻一点,城市构建的时空数据就能出现在眼前。
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主任李伟介绍,海淀城市大脑从2018年1月开始酝酿谋划建设方案、8月启动建设、10月组建专班,经过2年的持续建设,完成顶层设计规划,探索场景应用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8月19日,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审议了《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情况报告》,肯定海淀区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的做法,标志着“城市大脑1.0”圆满完成。2020年,城市大脑全面开展共用基础设施平台和城市管理、智慧能源等5大领域场景创新应用,全年启动21个项目建设,迈入“城市大脑2.0”新时期。
2021年城市治理进入“大脑思维”
2021年海淀城市大脑将结合国际科创中心和“两区三平台”建设要求,抓好“四个一批”重点场景项目规划建设运行,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在项目规划和管理方面,综合区级部门的需求统筹整合成11个项目,分别为公共安全领域4个、生态环保领域3个、交通治理领域2个、城市管理领域2个;街镇硬件补充类项目11个。力争上接市级资源,下接街镇应用。据介绍,在具体场景开发和运用方面,不少重点项目值得关注。
“嘀嘀嘀……”大屏上红灯闪烁,田村路街道铁道桥下的液位传感器报警了。马上,积水部位的实时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与此同时,距离最近的排水集团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到报警赶赴现场处置。积水排净,画面恢复平静。
海淀区城市智能运行指挥中心作为城市大脑实战应用与持续生长的载体,将聚合城市大脑各个场景的能力与资源,成为海淀城市治理的智慧中枢,可纵向统筹区级和街镇的两级治理体系,横向统筹城市安全、城市管理、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应用场景,促进各部门业务的整体协同和快速响应。目前,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区级智能运行指挥中心已基本建成。随着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IOCC)投用,海淀“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全区已建成的50多个创新应用场景、40多个信息系统已接入数据运行。
智能+垃圾分类在29个街镇开展“智能+垃圾分类”试点,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站,形成身份识别多样化、投放垃圾无接触的智能应用场景,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智能+接诉即办应用平台推动城市大脑与“接诉即办”紧密衔接,对案件处理过程实时
监控督办,“接诉即办”更加精准高效,并实现信息共享联动,通过智能统计分析,提升协同水平,促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智能+大城管系统可对全区450余处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点位自动研判分析,并对违法行为自动识别、自动立案、自动派转、自动核实、自动考核,尽可能摆脱“人工”依赖。智能+消防应用平台从警情分析、态势感知、消防管理、出警保障、多部门协同等工作需求入手,建设火灾风险时实分析和全区物联报警信息统一研判的智慧消防应用平台,实现消防监管精准打击和应急救援的高效辅助,优化提高消防救援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