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先后发布《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来,区域内AI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驶入高速路。
自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先后发布《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来,区域内AI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驶入高速路。
11月17日,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与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推想科技”)共同主办的“中关村科学城AI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媒体通气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二处处长何建吾对中关村科学城AI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数据显示,1—7月,中关村科学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2.6%,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16家新增规上企业总收入430.57亿元,对该领域总收入增速贡献49.7%;221家规模以上医药健康企业的总收入、利润、出口总额增速均超两位数,医药健康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两大核心产业融合发展
“推想肺结节AI产品可以直接参与到临床诊断流程,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场景和较高的技术门槛。产品将深度学习技术用于肺结节的智能检测与筛查,将肺癌的发现与治疗时点大幅提前,让肺癌患者早诊早治,降低医疗支出,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推想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宽说。
11月13日,推想肺部AI辅助检测产品正式获得了国家市场准入认证(NMPA),这是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的国内第一张肺部AI产品三类证。自此,推想科技成为全世界唯一拿到欧盟CE准入认证、日本PMDA准入认证、美国FDA准入认证以及中国NMPA认证的AI医疗企业。
中关村科学城利用AI技术赋能大健康产业并广泛应用的典型案例还不止于此。何建吾表示,当前中关村科学城重点聚焦大信息和大健康两大核心产业,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进一步赋能医药健康产业。在AI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全新格局下,区域内相继落地了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联影北京、医疗机器人创新中心、巢生实验室、腾盛博药等一批重点项目。此外,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东升科技园和四季青前孵化中心—巨山产业园周边区域三大医药健康产业特色聚集区也正在逐渐形成。通过AI赋能“创新药物+高端医疗设备+医疗服务”三个产业细分领域,中关村科学城为研发、临床、转化、产品上市全生命周期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新药与医疗器械的研发效率,助力医疗大数据平台搭建,提供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云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新模式。
智慧医疗应用场景遍地开花
“疫情期间,仅胸部CT的检查量每天在150-200人左右,全科室一共就11个阅片大夫,医生工作强度非常大。”海淀医院院长助理许猛子说。基于率先成为北京市首批10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之一,海淀医院在疫情期间引入了推想科技肺炎辅助诊断系统。在AI的赋能下,原本10分钟的阅片诊断时间,现在压缩至2-3分钟,并且系统的使用率始终能保持在90%以上。
海淀医院作为海淀区属医疗中心,承载了中关村科学城智慧医疗的众多应用场景和优秀的科技医疗产品。截至目前,医院已经与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达成合作关系。除了引入推想科技的肺炎辅助诊断系统外,医院还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临床转化基地,引入天智航的第三代骨科导航机器人“天玑”,落地首台可视化AI语音免接触电梯,引入减少一半人力的消杀机器人等,使海淀的医疗诊治及服务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何建吾表示,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未来将继续深化创新生态雨林体系,搭建平台,充分结合我区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临床研究方面的优势,重点围绕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医疗服务深化布局;推动推想科技等一批重点智能医疗项目形成示范应用,加快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使更多创新型企业、医疗机构以及专家学者加入到中关村科学城大健康产业发展中来,用科技手段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