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下,重庆市在城市治理、气象预报等方面逐渐实现多个智慧场景应用落地,致力于为重庆居民打造更为便利、细致的生活体验。
智慧城管系统 提升城市管理“绣花功夫”
在重庆市江北区,大数据赋予城市管理一个智慧“大脑”,探索构建起“1322架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提升发现问题、处置问题能力。通过该系统,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解决管理痛点,让管理实现了全民性、全时段、全要素、全流程的覆盖,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
江北区智慧城管系统连接有25000个
视频监控点位,覆盖全区所有的重点路段,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分析、自动上报、自动处理和自动反馈的全智能城市管理。目前,江北区智慧城管已有21个主系统上线运行,包括综合监督管理、环卫智能管理、市政设施运行、城管执法工作等。
其中,针对“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系统还集成了灯饰照明、危险源监测、智慧停车、部件物联感知等18个子系统,随时排除隐患。比如桥隧坡智能检测系统,能够实现24小时对桥梁、隧道、边坡的裂缝、荷载以及变形等数据进行监测,一旦这些数据超过预警值的话,它就会及时发出告警,中心将及时通知责任单位,马上去排除隐患。
系统上线至今,依托智慧城管大数据系统,江北区共解决城市管理问题243万余件,市民满意率达93.16%。从地砖破损到绿化植被,一件件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被一针针缝绣、编织,共同打造了江北在城市管理的“匠心”精神,真正让城市管理变得像“绣花”一样精细,让群众的高品质生活得以保障。
建设“四天”智慧气象系统 风雨雷电不再捉摸不透
2018年,重庆市智慧气象建设进入快车道,明确智慧气象主要内容是建设“四天”系统,即智能探测“天枢”系统、智能预报“天资”系统、智慧服务“知天”系统、智慧防灾“御天”系统。
“四天”系统的建设内涵是“一平台七系统+”,包括气象+大数据平台、智能协同气象观测系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智能预报预测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智能人工影响天气系统、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以智能探测“天枢”系统为例。“天上气象变化有卫星监测,地面雷达则相当于‘千里眼’,能够识别天象,掌握天气实况。”重庆市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喻桥说,通过对接8颗观测卫星、自建4部多普勒雷达和2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再辅以百度智能云大存储、高算力、稳定的基础设施,目前重庆气象部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探测“天枢”系统。
西南地区多雨水。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在今年的汛期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大程度减少了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对防灾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0月18日,通过“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全市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1204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863期,强对流天气警报2826次,雨情信息2621次,有力支撑了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同时,各级各部门通过“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预警和应急处置信息14.5万余条,累计发送5.1亿人次。
智慧公园 让智慧生活未来触手可及
礼嘉智慧公园是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系列活动的主要承载地,占地3平方公里,坚持“绿色+智能”理念,雄踞白云山麓,沿江顺山而建,以白云寨、白云山、白云湖、金海湾四大生态公园为建设本底,并保留300多年历史的白云寨遗址,是一个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美丽之地。
据悉,2019年8月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正式开园以来,各类顶尖的技术、智能的应用纷纷落户,如5G馆、“阿波龙”无人驾驶车等互动项目,让市民提前体验未来城市的智慧生活。绿色是本底,智慧是内核,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这里都能“一览无余”。
作为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永久会址,重庆正以礼嘉智慧公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平台为引领,全力打造重庆智慧之城。众多先进的“黑科技”,让多种未来感极强的生活场景,在礼嘉智慧公园触手可及。
据介绍,礼嘉智慧公园的建设,坚持“绿色+智能化”理念,将人文与科技交汇、生态与智慧融合,体验园还将与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协同创新区等共同形成创新产业带,打造最前沿的展示区、最开放的交流区、最时尚的体验区、最活跃的创新区和最未来的感知区,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城市集中智能化场景体验平台。
今年4月,重庆市审议通过《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提出以“135”总体架构推进重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到2022年,重庆要建设成为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未来,重庆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从信息化角度着力发展生态宜居智理、生活惠民服务和产业智能驱动建设,实现智慧服务惠及全民、智能技术提升产业、智慧管理覆盖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