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已到关键阶段。在防汛抗洪中,科技防汛成为利器。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我市防汛领域管理思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让防汛抗洪变得更加“智慧”。
当前,我市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已到关键阶段。在防汛抗洪中,科技防汛成为利器。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我市防汛领域管理思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让防汛抗洪变得更加“智慧”。
“互联网+智慧水务”
助力科学精准防汛
每年的汛期,水务工作者都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与往年不同的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今年汛期我市打造启用了“智慧水务”系统,实现了科学精准防汛。
“智慧水务”系统是集城市排水管理、道路积水监测、水情雨情监测预警等于一体的智能感知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全市的河流、排水口、水文、水利工程等全面监测和预警。目前,该系统已整合市水文局184处雨量站点、山洪灾害151处雨量站和132处雨量水位一体站监测站点以及200多处
视频监控站点,能够实现雨情、水情、工情的实时查看。“智慧水务”系统通过监控河道和水库实时水位,与汛限水位、警戒水位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超汛限水位的水库、河道实时预警,由“人防”变“技防”。
“遇到强降雨,河道水位超警戒线就会发出预警,工作人员立即实施洪水调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方便、快捷、有效。”市城乡水务局防灾减灾工作处副处长张文娟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的一场大雨来得特别急,我们通过系统监控到护城河水位超预警水位后,立即联系调度提闸泄洪,水位很快下降至预警水位下,大大提升了防汛工作效率。”
随着“智慧水务”系统的投入使用,全市防汛工作正在逐步向着精准监控、精确测量和精细管理的模式迈进,防汛应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监测预警设备“耳聪目明”
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汛期来临,我市受地形等因素影响,遇到短时超强降雨极易发生马路行洪、内涝和积水现象,特别是铁路桥涵洞极易形成积水,对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何让城市道路上的积水快速得到处置,并告知市民有效避让?
为解决这一隐患,市城乡水务局启用“高科技”防汛——汛期桥涵应急信号控制系统,发布积水水位实时测值和设定报警阀值发布预警信息,为交通避险、交通疏导和内涝治理提供有效支持。
8月3日,在香磨李铁路桥口,记者见到了两个
LED显示屏,汛期来临后LED投入使用,用来显示实时桥下积水水位,提示过往车辆注意安全。据了解,LED显示屏仅是汛期桥涵应急信号控制系统中的一部分,该系统由雷达水位计、信息提示屏、
交通信号灯、PLC控制柜、桥涵综合管控系统平台组成。通过雷达水位计实时监测桥涵水位,并在LED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当积水深度超过警戒水位时,信号灯变红,显示屏发布禁止车辆驶入桥涵警示。
桥涵应急信号控制系统精准监测桥涵水位,而智能指挥监测车可动态掌握市区雨情水情等天气变化,观云追雨,提前预警。指挥监测车包含
车辆定位系统、4G网络系统、音视频系统、广播系统等,其4G单兵通信系统可以发挥应急指挥、快速出动、视频
监视监控、宣传广播等多种作用。该系统配有360度旋转的监控
云台,主要用于车辆及冲锋舟不易到达的险情地点。监测到的最新道路积水汛情视频,可实时上传到市防办值班室,极大提升了现场处置和应急指挥能力,有力推进防汛指挥调度信息化的成效水平。
张文娟介绍:“高科技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预报精度,延长了预见期,提高了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主动性。”
备汛实力强底气足
新型抢险救生装备随时待命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防汛各种高新科技、新型材料大幅提升了防汛工作的效率。
在今年我市的防汛抢险演练现场,遥控救生机器人和U型遥控
救生圈等高科技新式设备的使用,让人眼前一亮。此次防汛抢险演练运用了一系列的智能救援设备,在防汛抗洪工作中大显身手,有效提高了预警抢险的机动性和时效性。
据介绍,水上遥控救生机器人每次救援续航时间长达60分钟,遥控距离达600米,可一次救助落水人员6到8人,利用机器人参与到防汛抗洪中,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直接面临的风险。此外,U型遥控救生圈相较于遥控救生机器人,重量更轻,方便携带,可轻松应对应急突发事件。
“目前,我们的各类防汛物资种类储备较为齐全,已经全部保养调试,随时可以奔赴‘战场’”。张文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