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促进“健康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但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可能产生和存在的风险与隐患。为此,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英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人工智能与健康社会系列调研”,其中“人脸识别与公共卫生”是该调研的第一期。
日前《人脸识别与公共卫生调研报告》发布。报告聚焦了人脸识别与公共卫生,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反映了公众对这一主题的关注与思考,促进人脸识别在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研发、应用、部署和使用。
人工智能正在促进“健康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但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可能产生和存在的风险与隐患。为此,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英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人工智能与健康社会系列调研”,其中“人脸识别与公共卫生”是该调研的第一期。
该报告指出,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重要的分支和应用领域,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安全等方面的隐患与挑战。在新冠肺炎等公共卫生相关事件中,人脸识别等自动检测技术发挥了积极的防控作用,而涉及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的应用,应进行合法合规的治理。在调研中,受访者普遍认可人脸识别在公共(卫生)安全中的作用。大多数受访者将社会安全作为接受人脸识别应用的首要原因。
报告也强调,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关注人脸识别的隐私问题,希望能够了解和控制对自己面部数据的使用。即使面对公共卫生危机,受访者依然关注隐私问题。不过,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爆发提高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接受度,而针对公共卫生危机结束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问题,多数受访者表示应减少相关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减少不必要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
报告指出,受访者的这些认识,一方面凸显出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反复以及潜在类似危机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加强技术驱动的公共卫生危机预警与防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报告强调,受访者普遍希望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能够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与数据、维护公共安全。
此外,有受访者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普,加深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及应用的了解。报告指出,这将更有利于公众接受和支持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善用”,并参与监督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潜在社会伦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