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大量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处于起步期和成长期城市从两年前占比57.7%增长到80%,而处于准备期的城市占比则从42.3%下降到11.6%,许多城市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获悉,1月14日,由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正式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
据了解,《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和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的共同指导下,由工作组办公室秘书处具体组织编著的我国新型智慧城市领域国家层面唯一的权威性年度报告,重点围绕第二次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工作,系统展示评价工作过程、自评价数据分析结果、市民评价分析结果等,同时从全国参评城市提交的400多个案例中遴选了一批典型案例,对于引导地方务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年度报告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介绍,《发展报告》系统总结了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特征、总体成效和经验等。《发展报告》中针对新型智慧城市评价进一步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市民评价权重从20%提升到40%,全国共计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评价(相比2017年220个增加了23.18%),同时拓展到县级行政区划,共计53个县和县级市完成评价。根据城市自评价分析结果,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总体良好。从区域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领先全国,中部地区水平大幅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呈现集聚发展态势,长三角城市集群建设成效高,城市集群内城市建设成效相对均衡。
《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大量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处于起步期和成长期城市从两年前占比57.7%增长到80%,而处于准备期的城市占比则从42.3%下降到11.6%,许多城市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从整体规划向全面落地过渡的新阶段,新技术应用驱动新发展和新变革,数据关键要素作用初步显现,多规融合应用逐渐普及,惠民服务从“能用”到“好用”不断升级。《发展报告》综合研判当前发展形势,智慧城市面临着技术应用从孤立转向融合(更加集成)、系统能力从纵强转向横通(更加协同)等12个转型趋势。
据了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由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共同担任组长单位,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文化旅游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证监会、国家能源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保密局22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协助承担办公室秘书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