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公安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全国公安改革综合试点地区的历史机遇,按照“拓宽数据来源、挖掘数据价值、创新数据运用、服务社会治理”的思路,以“贵州公安多彩警务云”为支撑,以“六大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警务改革和大数据应用的深度融合,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16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到98.22%、95.94%,实现连续8年“双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深入实施“云聚工程”,着力构建融合共享、全量汇聚的“大数据+精准获取”格局。牢固树立“得数据者得未来”理念,开启“全数据采集”模式,广辟汇聚渠道,引入源头活水。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归类汇入“多彩警务云”,确保各类基础数据全面、鲜活、准确,变小数据为大数据。制定统一的数据类别、格式、特征等入库标准,将公安业务工作与各大业务系统全方位打通,整合了12个警种的30个业务系统数据,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按照“以服务换数据”思路,建立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及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形成了集各类社会信息资源为一体的“数据超市”。
深入实施“云剑工程”,着力构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大数据+精准打击”格局。把大数据运用作为核心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方式,着力提升大数据条件下公安情报信息专业化、合成指挥智能化、侦查打击体系化水平。创建动态监测、整体研判、批量产出的情报预警新机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案件侦查。创建情指一体、纵横联动、多警合成实战指挥新机制,建立多侦联动、多轨联控、同步上案合成作战体系。创建数据引领、模型分析、体系打击的打击犯罪新机制,运用大数据开展类案智能串并。
深入实施“云盾工程”,着力构建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大数据+精准防控”格局。搭建全领域、全时空和立体化、动态化的数据管控体系,推动警务模式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建立“实时采集、动态管理、智能预警”的管理新模式,实现相关领域全天候、全过程监管。建立“要素监测、风险感知、动态预防”的相关领域防控新模式,精准勾勒社会稳定“走势图”和治安态势“热点图”,科学配置警务资源,提高社会治安风险感知和动态管控能力。2016年,全省刑事案件、命案发案同比分别下降8.5%、28.35%。
深入实施“云政工程”,着力构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大数据+精准服务”格局。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安大数据发展红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智能化110接处警平台,按照“统一接警推送、统一网格巡处、统一处警回访、统一接处考评、统一社会联动”的“五统一”模式,构建高效、智能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研发运用“公安网上户籍服务系统”、“贵州交警APP”、“网上出入境大厅”等便民服务系统,实现36项业务网上“一站式办结”,累计提供4100万余次线上服务,为群众节约往返路费数十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对各类社会数据进行交叉关联,先行掌握行政审批事项信息,为审批变报备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公安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部分审批实现即时办理。
深入实施“云控工程”,着力构建全面覆盖、实时监测的“大数据+精准监督”格局。以大数据手段深化从严治警,对民警工作实施痕迹化管理,切实做到“人在干、云在算、数在转”。依托手机APP、执法记录仪等终端,搭建涵盖全省的执法监督“数据铁笼”,对民警执法活动全程监测、关键要素全量抽取、异常问题自动预警、执法状况智能分析,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推进公检法互联互通建设,与省人民检察院实现提请逮捕、移送起诉和电子换押三大核心业务联通。以警务监督平台为载体,对民警纪律作风、日常工作进行关联记录,实现队伍状况智能掌控、考核结果自动运用,真正以数据管住人、管住事、管住权。
深入实施“云安工程”,着力构建内外协作、上下联动的“大数据+精准管理”格局。坚持“大数据发展与大数据安全并重”理念,着力将大数据安全打造成贵州大数据战略的一大优势。积极争取省委将大数据安全与大数据产业发展一并纳入发展规划,明确了大数据安全保卫“1+1+3+N”的总体思路,形成了组织、预防、监管、应急、综合、技术、人才、安全的大数据及网络安全“八大体系”。积极推动大数据安全地方性立法,参与对个人隐私保护、公众信息安全、数据权益保障等数据安全的法制探索。
下一步,贵州省公安机关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为指引,切实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自觉践行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坚守执法公正的价值取向,着力锻造纪律严明的过硬队伍,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不断推动贵州公安大数据建设发展,扎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职责使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