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整合公安机关内外部视频图像信息,不断完善视频图像信息的安全接入。
但要实现整个公安机关视频图像和信息的整合并非一蹴而就。“模拟系统升级为高清系统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此外,还涉及平台之间的信息整合以及信息存储问题。”王义学表示,各平台相互之间要实现完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图像共享还尚需时日。
兼容性和吞吐量或成绊脚石目前,要实现整个平台的共享还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吴勇华认为压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平台的兼容性,采用网络高清产品在产品兼容性问题上需要各个环节全部打通。另外,整个后端的存储和吞吐量问题也是制约互联互通的重要因素。”
就国内网络高清产品而言,不同的安防企业在制定通信协议时都采用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而各个企业的产品通信协议一般情况下都不兼容。深圳市三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楚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国内企业的各个通信协议都存在这个问题。他坦言:“实际上所有的网络产品在出口时都会满足ONVIF协议,而用于国内平安城市建设项目时,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通信协议,相互之间并不兼容。”
但令人欣喜的是,在解决兼容性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标准。6月1日,《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有了新的规范。中星电子研发总裁邱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公安部在《任务书》中明确要求采用《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联网系统中视频压缩编解码和音频编解码应优先采用GB/T25724-2010(简称SVAC)”,在《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GA/T669)等行业标准中,也要求“优先采用SVAC国家标准”。
虽然有详细的标准出台,但是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尚需时日。陈楚敏表示,目前国内网络产品极少采用SVAC标准。
吴勇华告诉记者,在网络带宽吞吐量方面,要实现各地之间的互通问题,解决网络带宽和各地存储问题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尽管国家正在推行宽带工程战略,但是目前的情况下要实现几万甚至几十万路的视频同时调取和查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双码流在解决网络高清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摄像机普遍采用一路高码率的码流用于本地高清存储,例如QCIF/CIF/D1编码,一路低码率的码流用于网络传输,例如QCIF/CIF编码,同时兼顾本地存储和远程网络传输。双码流能实现本地传输和远程传输两种不同的带宽码流需要,本地传输采用高码流可以获得更高的高清录像存储,远程传输采用较低的码流以适应CDMA/ADSL等各种网络而获得更高的图像流畅度。”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尽管双码流解决了本地高清存储和远程监看的问题,但是要满足同时监看多路视频目前的网络带宽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据业内人士的介绍,如果要对高清通道进行远程监控,需要有足够的带宽,一般720P分辨率、每秒25帧码流的带宽需求至少为4Mbps/s。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各地之间的视频图像互联互通还需要在带宽方面做出努力。“目前的网络带宽吞吐量明显不足。”吴勇华认为。
新标准将成安防市场“兴奋剂”公安部的明确条文和各级政府对平安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使得安防行业再次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