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强:
近年来,踩踏事件在全国时有发生。2004年2月5日,北京密虹公园迎春灯展发生踩踏,造成37人死亡、15人受伤;2014年1月5日,宁夏北大寺纪念已故宗教人士活动发生踩踏,造成14人死亡、10人受伤;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跨年欢庆活动发生踩踏,造成36人死亡、48人受伤。这些事件的发生令人无比心痛,也促使人们深深思考,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强委员认为,要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郑惠强表示,大数据技术具有定位、搜索、挖掘和深度分析功能,可以为预警分析提供科学方法,而网格化管理技术则把活动区域划分为一个个网格,依托统一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网格实时巡查,主动发现问题,实现应急处置。因此,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同时又不干扰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正常生活,是比较经济、科学和可行的选择。为此,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项目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梳理重要“商业圈、文化圈、生活圈”的人口密集区域。构建基于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相融合、相支撑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按照统筹兼顾、先行先试的原则做好统一规划,实现协同管理。破除部分行业单位在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利用中的壁垒。实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与各部门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解决大数据和网格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法律、伦理、监管等问题。既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保护好公民隐私和商业秘密,又有法律法规保障、技术手段保护。
强化规范引导,落实试点示范。试点示范项目是推动城市大数据和网格化应用的重要手段。规划应用领域的大数据和网格化试点项目,面向重点“商业圈、文化圈、生活圈”构建基于大数据和网格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热点区域开展试点示范。
发展应急产业,强化技术攻关。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不断提升应急产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产业支撑能力”。对于大型城市而言,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一批自主研发的重大应急装备投入使用;二是推动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应用等领域政企合作,形成数据共享、数据流通、数据分析的合作机制和模式;三是围绕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创新链,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开发和集成创新,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