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网络爆料19时左右,北京地铁5号线被夹女孩抢救无效死亡。主诊大夫称,女孩被送过来时还有心率和呼吸,但经过抢救后不治身亡。他说,女孩没有明显外伤,但有淤青,身上多处骨折,“胸腔都是软的,肯定被挤到了。”
能够挤死人的悲剧该不该发生?无论列车公交车还是地铁,其设计理念首要的就是安全性,否则这样的公共交通工具的生产和出厂就要免谈。依公交车车门安全性论,原先的老式公交车并不具备免挤功能,而当下的大多数公交车已经具备了更大程度的安全性。一者,是生产者更懂得人性化加科学化的理念,二者,是由所有被挤被夹的乘客的安全呼唤换来的。
而作为地铁这种最便捷最快速的基本大城市交通工具来说,其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高于公交车列车客车的严格程序,不仅在设计理念上要走在安全科学的前面,在试验阶段更要走在安全和人性化的前面。不经过若干的“挤死”试验,又怎么能走下生产线并投入运行呢?
由北京地铁官方微博所发布的通告称,11月6日18:57,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女性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卡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列车启动后掉下站台。那么,卡在屏蔽门与车门之间,本身应当有应急报警及制动系统,那么,悲剧的发生岂不就是最好的安全系统漏洞证明?
官方目前的回应是“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那么,这样的一个事故调查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其一,技术性原因致使事故发生,其二,乘客的某种不当举报致使事故发生,其三,乘客卡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是由其自身原因造成的。种种可能的事故原因调查结果都可能存在,但人们有理由追问,如此悲剧会不会是最后一例?如此事故是不是最后一次发生?
公共安全容不得责任“夹缝”。死亡乘客掉下站台,其一是地铁系统本身出了毛病,致使屏蔽门与车门之间出现了安全漏洞。其二是责任意识出现了“夹缝”,而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女乘客死亡的悲剧。那么,事先的堵漏洞甚至再往前的科学设计又在哪里?
但愿,女乘客的悲剧,能唤醒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及设计科学理念。但愿女乘客的死是最后一次悲剧。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