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产业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产业之一,是保证社会安全的行业,因此自身的安全是根本。近年来随着安防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行业安全风险挑战日益加剧,视频监控网络信息安全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和重视。
2021年8月17日,国务院第745号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并将于9月1日起施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当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网络攻击威胁事件频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条例》对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受到业界各方密切关注。
安防产业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产业之一,是保证社会安全的行业,因此自身的安全是根本。近年来随着安防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行业安全风险挑战日益加剧,视频监控网络信息安全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家管理部门推出了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对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的保障,业内领先厂商在网络安全上也做了大量实践与探索,安全防护水平不断提升。但视频监控安全体系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智能化转型关键期,同时数字化浪潮来袭,安防网络信息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安防行业“十四五”规划针对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安全风险,提出了打造“威胁可预警、行为可检测、攻击可防御、事件可处置”的整体安防防御体系目标。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业内三家重要企业,结合行业规划、目前的网络安全形势和行业发展特点等,对如何构建更加安全的安防视频安全防御体系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特邀嘉宾
慧盾信息安全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周 亮
北京天防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段伟恒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专家 张 轶
栏目主持:李红莲
《中国安防》: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建成了规模庞大的视频监控网,您认为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目前究竟现状如何?当下面临怎样的新变化、新挑战?
张轶:“十三五”期间,随着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海量视频监控设备被广泛部署到了全国各地,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安防视频监控体系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可以从业务和安全两个维度来看。
首先是业务维度,视频监控设备的数量正在快速成倍增加,其类型也变得更加丰富、繁杂,这些设备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视频监控体系承载的数据变得非常关键、敏感和重要。
从安全维度来讲,项目建设初期往往对安全欠缺考虑,“重业务、轻安全”是常态。随着近年来视频监控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技术规范和要求的出台、监管考核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用户意识到了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安防视频监控体系面临的新风险和挑战,开始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不只是采购单一的安全产品,更希望构建体系化的安全能力。
当前,视频安全面临的新风险和挑战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外患”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网络空间正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网络战,它是一种真正全方位、高烈度的网络实战对抗,主要攻击目标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而安防视频监控网络作为我国特有的关键信息设施,极易成为境外攻击者的重点目标,也多次发生过源自境外IP的安全事件。再来看看“内忧”,近年来有关单位围绕安防视频监控网进行了多次安全攻防演练,多个省市的演练结果表明,安防视频监控安全建设不系统,仍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问题。
周亮:慧盾安全于2013年业内首家推出视频安全产品,截至目前已在视频安全行业耕耘8年。我们认为目前视频监控行业明显呈现出“一强一弱”的态势。
“一强”首先是指我国视频监控建设应用规模大。据IHS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大概有10亿摄像头,其中60%在中国。与此同时,我国视频图像智能化技术和应用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一弱”则主要表现在视频安全的建设薄弱。以公安视频专网为例,公安视频专网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的一个视频系统,目前安全防护比较薄弱,大部分公安视频专网也只是在与其他网络边界处部署了安全设备;社会其他行业的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就更加薄弱。这种 “弱”对比我们的“强”并不匹配。
导致“一强一弱”的根源为,从整体上我国在信息化建设中,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与投入严重不足,普遍存在重建设、重应用、轻安全现象。据了解,美国2021年联邦政府安全预算占整个信息化投入的25%左右。反观我国,根据IDC数据显示,安全投入只占信息化的1.7%-2.8%,按比例来看与美国有10倍左右的差距。而视频监控行业占比可能会更低。
段伟恒:经过这些年的建设,我个人认为在视频安全方面现阶段最大的变化是大家的安全意识都提高了,前几年更多都是铺垫。而2021年可以说是视频监控安全的一个元年,今年正好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管理部门在安全建设方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各地也开始布局项目预算,同时行业“十四五”规划把网络安全纳入其中并发布实施,针对视频监控安全的系列标准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中,各个层面都聚焦在安全建设上。
安全是衍生配套业务,当业务足够重要时,安全才会显得重要。网络安全在安防领域之所以快速发展起来,源于视频监控系统承载的数据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安防结构化数据重要性凸显,安全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中国安防》:目前安防视频安全风险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现阶段面临的风险较以前有什么变化特点?
周亮:我们认为视频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指合法视频监控系统的非法使用问题,比如摄像头被攻击被劫持、视频泄密等等;另一类是非法部署的视频监控系统,比如酒店隐藏的针孔摄像头泄露个人隐私等。
合法视频监控系统的非法使用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内外黑客的攻击风险。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内外黑客”,因为很多黑客是从内网发起攻击,或者内外勾结;二是内部人员泄密的风险;三是违规共享视频风险。据统计目前政府部门已有1000万路视频在各单位共享,这些视频在共享过程中还存在二次共享问题,那么如何保证视频数据的安全、视频泄密如何溯源等,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视频大数据应用风险。现在AI、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在公安等行业的实战应用也越来越强。视频图像已不再是单纯的视图数据,而是叠加了很多人、车、物等身份、属性信息,数据价值成指数级增长,如果数据被泄密或违规使用,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这就像核武器,其威力越大,越需要更好地防控。
针对非法部署的视频监控系统,最近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推进黑产摄像头集中治理工作,可以看到国家已经日益重视加强这块的治理。我们认为对非法部署的视频监控系统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管控:一是加强对该类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管控;二是加强对非法视频监控系统的探测,提升检测能力;三是加强对非法视频泄露案件的打击力度。
安防和安全是共生的关系,就像汽车的油门和刹车,汽车的油门越灵敏车速就越快,就越需要好的刹车,如果刹不住则会非常危险。视频安全管控的道理与其类似,视频监控规模越大,智能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安全。
段伟恒: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由于历史原因,前期视频监控网络的重点是在建设上,安全的规划与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视频监控网络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总结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四大痛点:一是在网资产底数不清;二是前端设备和应用弱口令较为普遍;三是设备安全漏洞问题突出;四是非法外联与违规内联等网络案件全边界管理困难。
张轶:安防视频监控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前端设备,这是它与其他网络的不同之处,这种特性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一是管理难。安防视频监控网络中的终端数量多,类型繁杂且分布广泛,终端扩建、更换较为频繁,资产梳理和建档不完善、不准确、不及时,管理人员很难有效的进行管理。
二是隐患大。安防视频监控网在建设之初更多地关注摄像头点位的建设,忽略了对安全问题的考虑,摄像头等终端普遍存在安全漏洞和弱密码、初始密码等脆弱性风险,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是管控弱。一方面,视频监控网络缺乏对终端接入的身份认证和准入控制,未知、不合规、甚至是仿冒终端可轻而易举的接入网络,一旦某个终端中毒或被恶意控制,很可能会横向扩散,对整个网络形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即使是正常的终端接入后,也有可能通过网络共享等方式连接互联网,而安防视频监控网络一般是专网环境,不允许跟互联网互访,这就造成网络边界被破坏,引入潜在的安全风险。
《中国安防》:以生物特征作为重要识别技术手段的安防行业,当前在用户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方面面临不少挑战和压力,站在企业的角度,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促进安防信息安全工作?
周亮: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从公安等执法部门专业应用场景不断下沉到移动支付、疫情防控、智慧小区等民用应用场景中。技术是把双刃剑,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如果安全防护没有做好则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我们看到国家从立法、司法解释以及规章制度上都在加强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规范发展,防范不当使用造成的危害。
从企业角度而言,我们认为一是要不断推出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加强对生物识别数据的保护,杜绝合法人员非法使用或非法人员非法使用;二是要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包括提供技术建议、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等,共同推进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工作。
在技术产品层面,我认为生物特征技术的数据保护可从端侧和平台侧两方面着手。在端侧,最近公安部发布了《公共安全社会视频资源安全联网设备技术要求》,这个标准对智慧小区、酒店等应用场景的安全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智慧小区、加油站、营业厅等视频监控的网络、端侧数据安全需求,慧盾安全专门推出了一款“三合一”产品,通过该产品就能够同时实现视频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需求,而无需部署多套系统,给客户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有效降低客户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在平台应用侧,包括公安视图库审计、API防攻击、追溯等等我们都已经有很好的应用,目前也正在配合管理部门做相应的标准。
段伟恒:数据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目前一些数据泄漏事件影响大、损失重。比如2019年某公司被曝发生250万人的信息数据泄露事件。我认为如果丢失了250万个密码,我们重新把密码改了这个问题可能就能解决,但丢失了250万张人脸数据这是不可逆的事件,这些信息可能会被非法使用一直到这些人生命周期结束。另外,目前欧洲也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他们也需要包括亚裔人在内的学习样本,也就说是我们泄露的这些数据可能会成为别人在下一个网络战争爆发时的有效工具对我们进行打击,所以数据安全无小事。
当前随着事件驱动加上政策要求,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的数据安全市场将呈现良好的市场前景,这也是对视频监控网络安全厂商的核心技术与市场布局的一大考验。作为创业之初就定位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的天防安全来说,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关注到了视频监控的数据安全这一痛点,具有行业特色和自身技术优势的数据安全与审计产品也在逐步打磨中。
《中国安防》:近期《公共安全社会视频资源安全联网设备技术要求》(GA/T 1781-2021)标准发布,您认为该标准对社会视频资源联网安全起到什么作用?会带来哪些变化?
段伟恒:2021年6月7日GA/T 1781-2021发布,标准将于2021年10月1日实施。该标准旨在通过对公共安全社会视频资源安全联网设备的组成、产品分类与标记、一般要求、功能要求、安全要求和性能要求等方面的约束,进而更好地指导视频监控网络的安全联网工作,建设健全视频监控这张资源“大网”。天防安全是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全程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工作。标准发布后我在第一时间写了一篇解读文章,我们认为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在整合社会视频资源、规范社会资源接入环境、提升社会视频资源接入标准的符合性方面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标准发布的第一时间,天防安全也正式对外发布了国内首款社会视频资源安全、合规接入公安视频监控网络的专用设备,适配GA/T 1781标准要求,帮助社会面视频资源更安全合规地接入公安视频专网。
张轶:社会视频资源所涉及的视频监控设备数量非常多,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对加强治安防控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这里面有个问题,也是上述标准出台的背景,这么多的视频监控设备如何有效地管理?数据怎么样安全、高效地进行传输?不同厂家的摄像头所使用的协议不同,如何统一接入?这是以往所面临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缺少建设的技术指导。此次标准的出台,对社会视频资源的安全联网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使社会视频资源可以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接入公共安全视频专网,更好地发挥出应有价值。
标准对联网设备在功能、安全、性能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满足GB/T 28181、GB 35114标准的基础上,还要求联网设备具有视频数据转发能力、视频编解码能力、视频流分析能力等,也就是说视频安全联网设备要具备“安全+业务”的双重能力,这也给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安防》:结合安防行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安防网络安全能力的建设目标要求,您认为企业该如何落实这些要求?要实现视频安全长治久安,需要厂商、用户等各方共同作出怎样的努力?
段伟恒:看到安防行业“十四五”规划发布实施说实话我很激动,我在第一时间就规划中提及的针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技术要求和发展期望进行了梳理与解读。规划首次将视频监控网络安全作为重要章节纳入其中,可以说这是视频安全发展的指挥棒,给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业内很多的厂商和我们一样都会非常关注规划的内容。我们坚信,在规划的指引下,全面提升安防系统的网络安全能力,一个“威胁可预警、行为可检测、攻击可防御、事件可处置”的整体安防防御体系将指日可待,对实现安防设备应用的安全可管可控亦指日可待。
视频安全的发展仅仅靠一两家企业,很难推进整个产业的进步。需要相关各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其中管理部门要加快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指导视频网络安全建设有据可依;安全厂家要加强视频安全研究和成本投入;视频设备生产厂家要建立视频设备安全基线,解决主要安全风险问题;视频监控网络运营单位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应急处理能力。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视频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周亮:行业“十四五”规划发布后我们就进行了认真学习,规划中对安全部分立意高度高,体系完整,技术前瞻性强,可以说是视频安全行业的指路明灯。我们认为下一步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相关细化的标准、技术要求、应用指南等等,结合行业特点与需求,将视频安全的要求规范、思路等进行落地。在用户层面,政府部门用户应该带头,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时将规划中的标准规范执行到位,不能束之高阁。同时加大安全投入,做到系统应用和安全并重。
另外对于慧盾安全来讲,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研发实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安全技术产品真正落地。此外,我们也会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参与标准规范的制定与推广,共同为视频安全保驾护航。
张轶:可以看到,安防行业“十四五”规划中对安防网络安全提出了“威胁可预警、行为可检测、攻击可防御、事件可处置”的建设目标,看起来不过短短20个字,但其实要求很高。对于厂商来讲,我认为应当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围绕用户的业务场景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开发,真正帮助用户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安全厂商应当与安防厂商进行合作,用网络安全技术为视频监控设备赋能,让视频监控设备在产品开发中纳入安全考量并进行测试,确保安防产品本身能够满足相关安全的要求。
此外,还应鼓励从事安防技术研发的科研院所、高校与安全厂商、安防厂商进行深度合作和技术交流,在多方就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层面达到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安防技术的统一验证及实施标准,培养具备网络安全意识的安防行业信息化从业人员,最终满足安防行业对网络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安防》:当下我国有关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正在逐步完善,安防行业相关规范标准也不断落地实施,您对安防产业网络信息安全的未来发展作何判断?未来的趋势方向是什么?
周亮:从技术或行业角度而言,我认为视频安全发展将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视频监控系统IP化和联网化规模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网络攻击风险、负面影响和损失将越来越大。视频监控系统在模拟时代不存在安全问题或者说安全问题很弱,而当视频监控IP化和数字化之后,互联网安全问题就会不断叠加到视频监控系统中。
二是系统智能化不断提升,伴随AI、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视频图像数据的价值凸显,应用实战水平不断提高,一旦系统被攻击所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三是视频监控网逐渐演变成泛在感知网。目前除视频之外还有更多维度的感知手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化学探测等传感器,会整合成泛在感知网,伴随而来的安全问题将会多样化,产生的攻击影响也会多样化。
四是视频监控系统与其他物理系统的融合越来越多。比如视频监控系统与军事武器以及民用车辆上的信息系统的融合等。针对融合系统的攻击,安全风险、产生的后果将完全不同。
五是网络舆情对视频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一些事件的监控视频被泄露到网上,某种程度上会干扰司法判定,甚至可能会被西方国家拿来制造舆论,对我国的维稳反恐、治国理政等造成压力。
从市场方面来看,安防行业快速发展多年,无论是建设应用规模还是厂商规模都领先全球,但安全建设最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 2018年GB35114国标正式实施后才真正上升到国家层面,但这也预示着视频安全发展将会加速进行,会有很好的市场机会。目前我国安防行业的市场规模接近万亿级,以10%的安全投入计算,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段伟恒:随着安防智能化的不断延伸和安防物联网设备发展层次的递进,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安防行业重要的建设目标。我个人认为视频安全将成为视频监控发展的第四波浪潮。纵观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视频监控发展的第一波浪潮龙头设备厂家把握了开展摄像头基础建设的机遇;第二波浪潮是联网平台建设;第三波浪潮是联网后的数据结构化发展,人工智能企业崛起;随着这三波浪潮发展到今天,安防数据的质量越来越高,价值越来越大,视频安全的发展至关重要。相信安防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场景及市场规模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这一阶段视频安全厂家将有更大作为。
张轶:我们看到,安防视频监控网络的安全建设政策导向明显,顶层设计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完善当中。此外,对于各单位的监管和考核力度也在增加,还是以视频专网为例,近年来公安部多次就视频专网的安全问题发出通知和工作要求,组织专项检查和整改,并将视频专网纳入科信部门的年度考核,力度非常大。
目前安防视频监控网络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我们预测,视频监控网络安全一定会越来越受重视,交通、能源等关键行业也都会陆续发布相关标准和指引,有关单位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一定会大大提升,安防行业的网络安全市场未来的增长会非常快,空间会非常大。同时,这块市场的竞争会加剧,用户对于安全厂商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厂商需要提供更加贴近用户业务场景、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方案和服务。
《中国安防》:贵公司在安防视频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有哪些实践?具有哪些优势和经验?未来的布局重点是什么?
周亮:慧盾安全成立于2010年,一直专注于数据安全领域,是最早从事视频安全行业的厂商。2013年,一起社会热点事件,促使我们思考安防安全的发展。2013年9月慧盾安全行业首家推出视频监控安全产品,先后在上海希尔顿酒店、上海招商银行试点,都取得了成功。从而也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重视,配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和上海市公安治安总队,参与起草《上海市视频安防监控数据导出防泄密》等行业标准,这是业内第一个视频监控安全标准,这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截至目前,慧盾安全参与的国标、行标和地标超过50项。此后,慧盾安全相继推出了数字化工程设计数据安全、大数据安全、数据防勒索、视频会议安全、视图库安全等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慧盾安全的视频监控安全解决方案已经在公检法司、军队军工、应急管理、教育、医疗等十几个行业进行深度应用。在全国落地了很多案例,包括武汉军运会、博鳌亚洲论坛等都部署了慧盾的视频安全产品,同时我们在西藏、上海、北京、武汉、重庆、天津等地参与了很多项目的建设。
未来我们将在几个方向上重点布局:一是加强视觉安全技术的研发。视频安全不同于传统安全,除了常规的网络攻防,我们将加强研究通过在图像中叠加隐形水印、AI技术以及防拍技术等进行安全防控。另外我们也在研究从编码域上进行视觉分析,以有效提升业务的处理效率。
二是加强AI和大数据的应用。比如现在很多室外大屏除了播放广告或城市宣传内容之外,有时候会遭到涉政、涉恐、涉黄、涉暴的攻击,播放违规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实时检测内容,一旦发现问题将进行阻断和控制。
三是加强云技术的应用。当前视频云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我们将加强云应用的安全风险应对研究。
四是将视频安全与大数据安全相结合,将视频安全提升成泛在感知网。视觉只是传感器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应用越来越多,这将汇聚成泛在感知网这样一个态势感知形态,伴随而来的安全挑战和风险以及防控思路、手段都不一样,需要我们做更好的应对。
段伟恒:天防安全作为国内物联网安全领域的创新者,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视频监控网络安全领域的产品研发与技术研究,目前已经成功推出了天防视频网络安全检查工具、天慧视频监控网络空间安全监测服务平台、天合视频网络密码保险箱系统、天仓视频网络漏洞补丁管理系统等多款视频监控网络安全场景解决方案,形成了对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的“资弱漏补”四大环节的闭环管理,可实现视频监控网络“严防边界、纵深防御、主动检测、全面审计”的十六字安全方针。未来天防安全仍将聚焦在视频监控安全细分领域,继续发挥自主创新优势,推出更优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我们将把业务扩展到泛物联网,做万物互联时代的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创新驱动发展,赋能物联网安全建设。
张轶:深信服基于多年来对网络安全的深刻理解和技术积累,针对视频监控安全领域的业务诉求和技术特点,设计研发了视频监控安全产品和相关方案,即“1+3+N” 视频监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在整体建设满足等级保护合规要求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升安全水平。
作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研究中心技术支撑单位,深信服多次参与起草了国家和地方的视频监控安全标准文件。截至目前,深信服累计为全国超过 400+单位安防视频监控网络安全保驾护航,通过长期投入,保障视频专网网络安全的可视、可靠。未来深信服将继续深耕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研究,持续完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视频监控网络构筑更加牢固的防火墙,构建应对高级安全风险能力的安全闭环体系,全面保障用户的关键业务和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编后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安全和发展,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安防事关社会稳定与百姓隐私。近年来安防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安全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从国家层面看,网络安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密集出台:2017年,《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2019年,《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实施;2020年,《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实施并于今年提出修订;2021年以来,《数据安全法》出台,《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网络关键设备安全通用要求》《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接连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获得通过,我国有关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正在不断完善,国内网络安全建设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
从安防行业来看,国家管理部门高度重视,GB/T 28181、GB 35114、GA/T 1781-2021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陆续实施。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推动下,我们相信视频监控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将不断得到提升,相关安全市场也将迎来重要的发展风口。目前安防视频安全领域已出现了几家比较有特色有实力的视频络安全厂商,此外有部分传统网络安全寡头企业、传统安防硬件厂商也开始布局安防安全市场,成立安防(视频监控网络安全)部门或者安全实验室,蓄力挖掘视频安全行业的巨大市场。
《蜻蜓之眼》电影中有一段话:“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摄影棚,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被各种摄像头捕捉300余次,很多变化不以我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该怎样更好地让技术为人类服务?”对于这个问题,仅仅有视频安全厂商的努力是不够的,安全发展还需要包括管理部门、视频设备生产厂家、运维管理等相关各方一起合作,共同努力提升安防网络信息安全水平,使视频监控在“安全”的大前提下真正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