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大会组委会主办,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协会承办的2021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暨数字产业资源集中对接大会在深圳工勘大厦隆重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教授带来了《在时代发展的层面上认识智慧城市》的主题分享。郭仁忠院士从技术与城市的历史发展演进,分享了当今城市过程化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对智慧城市的科学认知,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郭仁忠院士表示,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转型发展和自然进化的必经之路;同时,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仍在探索中,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
“城市病”催生智慧城市
目前,据统计全球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在加快,据联合国数据,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近68%。由于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治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级别的特大型城市都普遍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郭仁忠院士表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旋律就是城市化和信息化。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城市规模的变大也意味着城市中汇聚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全球GDP的城市贡献占比中可以明显看出。而对于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产生的各种城市问题,人类可以借助以信息化为代表的先进科技加以缓解和解决。
智慧建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国家层面根据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指明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郭仁忠院士表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而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好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以能耗为例,据相关统计,建筑能耗占据了全球总能耗的近40%,是名副其实的能耗大户,而这些高能耗的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市中。更重要的是目前许多建筑物的能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大部分能源白白浪费,没有产生任何价值。
例如,许多建筑物的照明和空调两个耗能应用,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设计,安装了过多没有必要的设备,而且控制方式也非常传统,依旧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模式,从而造成了许多没有人使用的空间内照明和空调一直处于运行状态,造成无谓的能源浪费。
郭仁忠院士表示,智慧建筑和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两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打造智慧建筑和智慧园区或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我们可以从中节约很多资源。通过智能的照明控制系统和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系统基于建筑物内的传感器,可以自动识别建筑物空间内是否有人,甚至有多少人,自动调节照明灯具的开关和照度水平,以及室内的温度、通风系统等等。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等技术,系统甚至可以自动化运行而无需人员干预。因此,我们今天建造的建筑物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我们向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迈进至关重要。
智慧城市发展路径探索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探索,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路径。郭仁忠院士表示,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在全球范围来看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也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针对智慧城市发展路径问题,郭仁忠院士分享了几点建议,包括科学规划,基础先行;把握关键,政府先行;面向需求,重点先行;开放探索,示范先行,以及体制、机制与法制的完善,加强对城市的系统性特征的认识等等。
例如,科学规划,基础先行。当前,许多智慧城市实际上只是孤立的智慧项目,没有集成的生态系统。郭仁忠院士表示,智慧城市最终应用的智慧化主要体现便民、高效、绿色环保、提升社会生产力等方面,要实现这一目标,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分享和应用管理必不可少。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先做好顶层规划,先站在更高的层面对城市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部署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建成后智慧城市运营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
同时,集成化泛在感知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尤为关键,如果没有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传感器及其组成的城市物联网,我们就无法实时监测和感知城市的运行状态,无法采集和传输数据,无法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无法做出及时合理的决策。而应用方面,关系民生的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教育、公共安全等基础领域应当率先进行建设。
又如,把握关键,政府先行。据郭仁忠院士介绍,以数字政务中的“数字政府,一网通办”为例,据广东省政务数据服务局网站数据,2019年10月,广东粤省事平台业务量高达4294万笔,其中查询类占92.1%,办理类占7.9%(>339万/月)。按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每个办理事项减少一次跑动,日均减少超过30万次出行。这对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免于出行,也间接实现了降低碳排放。
智慧城市建设依旧挑战重重
郭仁忠院士表示,自2013年正式公布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以来,目前中国在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非常值得大家关注。例如,目前社会普遍缺乏对智慧城市的科学认知,有些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缺乏对城市的系统性特征的了解,建成后才发现并没有真正解决预期的问题,甚至还带来了新的问题。
其次,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据郭仁忠院士介绍,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许多相关项目没有统一的顶层规划设计,由此造成了各部门的独立运作,分部门、分批次重复建设,除了施工带来的影响之外,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原有数据孤岛还没来得及解决,又重新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数据孤岛,不利于后期城市运营管理所需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第三、数据安全问题突出。如今,数据治理和管理都变得越来越重要。郭仁忠院士表示,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是运行在数据之上,数据安全与数据治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及人民的隐私问题。对于智慧城市数据的采集、存储、应用等方面,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明显滞后。因此,国家急需出台相应的法规,对智慧城市大数据的采集与应用进行规范。
智慧城市,前景无限
最后,郭仁忠院士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应用涉及能源、医疗、交通、安全、建筑、园区、教育、金融、环保、农业等众多领域,其中涉及的相关利益方也非常繁杂,智慧城市建设注定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经过多年的建设,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多达数百个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经验,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智慧城市发展道路,并能在智慧城市领域培育出世界领先的技术产品和企业。(文/蒙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