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111工程”到“平安城市建设”,从“雪亮工程”建设到当下的“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一直以来,安防行业发展深受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订及颁布实施的影响。同时,安防作为以应用为表现形式的产业,近些年来,行业产品技术应用不断外延,逐渐形成以公共安全领域应用为核心并向交通、金融、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渗透的行业发展趋势,因此,诸多行业政策的发布实施也深刻影响着安防行业的发展。
政策、法规的落地是一个过程,即将过去的2021年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将在接下来深刻影响安防行业发展,本文将对2021年法规政策等有代表性、针对性的内容进行重点盘点、梳理。
一、平安中国、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持续深化顶层设计指引安防发展
国家层面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3月份“两会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文中明确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明确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顶层设计高度再次明确了“平安中国”依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屏障。其中无论是编织社会安全网,还是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智能化都是重要支撑,更明确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这些都为接下来几年安防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2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强调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平安乡村”建设已成为当前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近几年来开展的“雪亮工程”建设,让更多的安防新产品新技术融入乡村平安建设,并逐渐构建起了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打防管控一体的乡村治安防控体系,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7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推广智能感知等技术。基层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发源地,解决好基层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而加强基层智慧治理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另外,八部委联合印发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社会治理出发,提出推动交通、能源、市政、卫生健康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将感知终端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打造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搭建综合管理和数据共享平台,充分挖掘多源异构数据价值,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各地政府
2021年,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
年初1月份《南京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出台,提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统筹规划建设政务云,强化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为政治安全维护、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等治理活动提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推进交通、警务、消防、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智慧化建设,赋能社会治理,提升数字化水平。
12月《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通过,《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等建设。《条例》把“科技支撑”作为平安广东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第9条规定省平安建设组织协调机构要制订平安广东智能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平安建设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公共安全视频资源联网应用,提升平安广东建设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该《条例》是广东省第一部关于平安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广东平安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有力保障。
另外,北京市出台《“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海南省印发《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珠海市印发《珠海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长沙发布《“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规划》等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走向持续深化新阶段,安防作为其中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结合城市建设细分行业持续赋能场景化应用。
行业发展
针对安防行业发展,6月,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发布《中国安防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指出“十四五”安防行业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塑造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构筑产业发展新支柱;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新领域、繁荣行业新生态。《规划》还提出安防行业需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持续推动行业规范管理;通过加强安防理论研究、实施人才振兴战略,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该《规划》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不但阐明了行业管理部门及有关组织的战略意图,明确了工作方向及重点任务,更为安防行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10月份,公安部集中发布100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其中涉及安防领域的包括防爆安全检查设备类标准、实体防护类设备标准以及银行安全防范要求等。另外还包括十余部推荐性行业标准《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接口协议测试规范》、《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验收规范》、《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平台软件测试规范》、《公安图像控制中心技术规范》、《钢丝焊接网安全围栏》、《被动式太赫兹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公共安全社会视频资源安全联网设备技术要求》、《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 接警中心机》、《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四个部分等。
公安标准是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公安法律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公安标准化工作在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
二、智慧社区、医院安全、数字家庭齐头并进各行业助力安防持续延伸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在AI、大数据等技术融合下安防更多细分场景下应用正在喷涌而出,泛安防时代AI视觉助推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在这种趋势下,各行业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新技术的落地应用,新应用场景的再开发。
智慧医院
在今年年初,公安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召开会议就加强医院安防建设做出具体部署,提出结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医院“智慧内保”建设,切实提升医院的预警防范处置能力。
9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加强医院技防系统建设。医院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完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并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医院要设置安全监控中心,对本单位技防系统的安全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医院内公共区域、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医院门卫室、各科室、重点要害部位要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并与医院安全监控中心联网,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通知保卫机构和保安员,迅速现场先期处置。
意见要求,推进医院智慧安防,要积极应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布建智能安防系统。随着暴力伤医事件频繁发生,全国各地医院的安防系统升级改造在加速推进,此次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进智慧安防系统的落地,除了在安全为医院提供保障,更将有利于医院在管理上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智慧养老
今年10月份,工信部等三部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就养老问题作出方向性的指导。《计划》提出将重点发展具有趋势分析、智能预警等功能的健康管理类产品。大力发展具有行为监护、安全看护等功能的养老监护类产品。支持发展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开展智慧养老服务推广工程,依托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智能床垫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打造家庭养老床位;运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等智能产品赋能老年人能力评估,提供智慧化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
11月24日,国家出台了又一份重磅政策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在这份文件中,明确表明鼓励用新兴技术助推“智慧养老”,打造老年人宜居环境,让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安全方便,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实施“智慧助老”行动。
得益于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不少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智慧养老市场,以期抢占智慧养老市场先机。特别是行业内以智能楼宇为主营业务的众多企业,纷纷在产品及解决方案上做好相应的布局及规划,应用涵盖应急服务、一键式上门服务、远程健康咨询、身体状况监测、实时健康提醒和老人位置监控等等。
智慧家居
2021年4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强化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包括加强智能信息综合布线、分类加强智能产品在新建及既有住宅、社区配套设施中的设置要求;完善数字家庭系统,包括加强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建设、加强与相关平台对接、推进智能家居产品跨企业互联互通和质量保障、强化网络和数字安全保障等要求。
智慧家居倡导多年来,近两年才呈现喷发的态势,尤以爆款单品的频出引领行业不断发展。其中以安全防范为核心的产品已成系列化。行业内也出现以萤石网络、华橙网络为代表的面向消费端的众多优秀企业。从《意见》来看,数字家庭是智慧家居向前迈进的整体概念,不仅是指向单纯的产品端,在系统、平台等领域也进行了详细规划,将从整体上持续推进家庭走向智能化与数字化。
智慧教育
2021年7月8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件表示教育新基建、信息化、数字转型等将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意见》提出引导研发支持教师备授课、网络教研、在线教学的学科教学软件和满足特殊教育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资源、设备、工具。
教育领域以往重点关注校园安全、校园智慧化、便捷化变革,随着“双减”政策出台,新政策牵引出“智慧教室”这一概念。“智慧教室”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打造智慧教室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轻松、智能、高效的氛围。
目前行业内已有多家企业在该领域布局,其中科达借助在视觉技术领域的积累,已在全国多地,众多高校落地“智慧教室”。随着《意见》出台以及疫情下的新需求,下一步智慧教室市场将迎来新爆发,对安防行业而言,是重大机遇。
智慧交通
2021年是“交通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的一年,这一年从国家到地方各项政策法规频发。
8月交通运输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加速融合;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11月15日交通运输部与多部委联合印发《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1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运输服务领域深度应用。
作为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
地方上,9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智慧交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智慧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5月山西省《城市停车场(库)设施配置标准》实施,鼓励建设智慧停车。另外,海南出台《“十四五”交通运输规划》,提出建设“四全”智慧交通体系、《广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云南省智慧交通行动计划(2021—2022年)》发布。
“智慧交通”对于安防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从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控制到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慧停车场等等,均是其重点应用场景。
智慧商店
7月9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智慧商店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为实体零售企业建设智慧商店提供方法和路径。
《指南》在智能引导、信用管理、智能体验等7个方面提出要求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商家征信系统,通过设置智能硬件增强服务体验功能,在门店主要出入口、核心公共区域内配备视频监控系统,设置智能化停车设施、智能化巡检系统等。
智慧商店建设中智能化出入口控制、智慧视频监控将是重要的智慧体现,这也意味着将为安防行业提供了可观的增量市场,安防企业可开拓零售商店等相应渠道,提升细分领域份额。
三、5G、超高清、网络安全等技术支撑不断强化安防融合应用持续落地
作为应用行业,技术是安防行业持续走向更多领域,不断落地更多细分场景的支撑。2021年国家及各地不断出台支持、规范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政策,从5G到超高清,从人工智能到网络安全,都与安防行业息息相关。
5G等通信技术推进应用
自2016年5G被置于国家战略,5G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据信通院预测2021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3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3000亿元。
7月份,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在社会民生领域,将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进一步提升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加大超高清视频监控、巡逻机器人、智慧警用终端、智慧应急终端等产品在城市安防、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建设实时精准的安全防控体系。
其中9月,工信部办公厅与教育部办公厅率先组织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培育一批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的典型应用。
在1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明确5项重点任务,包括全面部署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5G以其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特点将在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中发挥革命性的作用。作为5G首批理想的应用领域,5G+智能安防将持续拓展行业的广度和深度,并通过与AI技术的融合,让智能化普及进一步加快,并催生出更多行业智能化场景。
人工智能持续深化
自从2017年国务院出台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持续在各地、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2021年多地推动人工智能立法与标准化建设。
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草案)》首次披露并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旨在破解产品应用“落地难”等瓶颈问题,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这也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为人工智能国家层面立法先行探路。
7月份,上海市制定的《关于推进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23年,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人工智能标准化各项工作全面实施,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
另外,苏州市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柳州市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武汉市出台《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
网络安全法规体系建立
2021年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支持安防行业合规建设,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
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获通过,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法律责任等。
与之相对应的是11月1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该法还首次将人脸归为敏感个人信息,将人脸识别纳入监管范畴,为保护用户权益,对技术的提供方、使用方提出了一系列规范。
另外,还包括7月份落地的《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9月份实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等。
随着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以及行业内涉及公共视频监控安全要求和标准的相继出台实施,对解决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大规模联网环境下所面临的信息、设备和系统安全威胁,规范行业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