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专家论文 > 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2013/9/3 9:12:00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      浏览量:
城市规划已经把公共安全作为法定要求内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法定程序提示了从规划人手破解公共安全难题的中国特色途径:发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规划、管理、审批,及政府主导建设的制度优势,从安全规划入手系统地构建与城市轨道交通融为一体的安全屏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体系。

  5.转换区的防护规划

  在各个防范区域之间为便于监控和管理应设置转换区,形成一个监视区域并进行监控。图4是以车站为例说明区域纵深防护规划的示例。

  图4车站区域纵深防护规划

  (四)部位防护的规划

  部位防护对象是可能被接近并形成威胁的局部区域或部位,包括土建工程设施、运营装备系统等。根据不同的安全风险水平,部位防护分为禁止部位防护和监视部位防护两种。

  1.禁止部位:是禁止乘客和非职责工作人员接近的部位,采用CCTV系统、入侵探测系统和访问管理系统等进行监控和管理,根据需要设置围栏、警示标志等隔离措施。例如控制中心入口、供电设施和设备、通风空调设施及其通风口、风井、隧道入口、桥墩、排水口等部位,都属于禁止部位。禁区内的高风险禁止部位还应采取附加安全措施。

  2.监视部位:它包括乘客可以接近或操作的部位(如自动售票机)和非紧急情况下不能触动的部位(如安全按钮),可采用CCTV系统进行监控,高价值部位(设备)还可以采取附加安全措施(如防撬传感器等)。部位防护应结合区域防护设置,如将ATM机安装于监视区内就可以减少防范措施费用,增强防护水平(见图4)。

  (五)安全规划策略

  针对设施的建筑与位置特性,通过安全规划策略运用,进行安全布局,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

  1.周边环境及景观的美化、淡化、隐蔽设计;

  2.关键设施的防护区域布局和隔离设计;

  3.关键设施和设备应避开公共区域;

  4.控制和管理进入、接近的途径;

  5.关键设施设备的冗余、分散、异地备份。

  四、安全应急规划和预案

  (一)应急规划

  在应对安全威胁的事件中,只有通过应急规划和事先准备才能进行主动、负责任地决策和响应。

  1.应急窄间规划:在事件影响区域和处置区域规划安全警戒线,包括对内对外警戒线、警戒区、控制区域;在车站、枢纽站和路权以外的区域规划乘客疏散区域、紧急救护区域、救援指挥区域(位置)、物资集散区域及l临时堆放安置区;与相邻社区、社会组织共用的或可用的公共区域的应急规划,包括公园、广场、体育场、绿地等开敞空间(区)及公共避灾场地等。驯。

  2.应急通道和运输规划:包括乘客的轨道交通系统外疏散通道或交通方式、伤员救护通道、应急交通流通道、社会交通的管制方案、乘客出行替代交通方式或恢复(非正常运营状态)运行服务等的方案。

  3.安全资源利用规划:包括对自备车辆、设备、设施、人员,以及对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包括车辆及运输、救援人员、医疗机构、公共安全和消防机构、其它的公共交通线路、其他社会力量及志愿者等的协调规划利用。

  4.应急协调:包括应急组织构架、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各部门协调一致的行动计划,以及明确、清晰和可靠的信息流通道;与国家、省、市和地区应急响应的协调一致,包括日常的会议和信息交流、应急事件的联合调查和各自应急规划、安全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及轨道交通对政府应急响应中各自角色和职责的正确理解等。

  (二)应急预案

  以应急规划为基础的应急预案内容如下。

  1.应急计划:包括报告威胁事件,启动应急协调机制,通知应急响应机构和人员,启用应急空间和通道,指挥和调用安全资源,向事件现场派遣救援人员和输送装备,保护现场人员、设备和设施,疏散乘客和无关人员,报告和更新现场信息,医疗救助和运送伤员,以及善后准备工作等。

  2.应急程序:制定威胁事件报告、事件现场评估和决策、事件通知确认、现场保护内容、公开事件、列车和车辆出入限制、开启或关闭通风系统、切断电源、帮助疏散和救援等的内容和相应的程序。

  五、安全人力防范规划

  需要通过规划使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与人员岗位职责与任务能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

  (一)系统岗位与安全责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责的岗位包括管理、运营、维修维护、公共安全与运营安全、培训、工程、人力资源和安全风险管理等岗位,其具体安全责任分为基本、协助、评价和批准等责任。安全组织管理层次分为领导、安全经理、安全岗位和全员安全。

  (二)安全任务可分为建立和制定安全程序、系统分析和描述、公共安全规划管理、安全程序和岗位职责、风险分析和安全规划、安全规划执行和评估、安全规划修改和完善等。

  (三)确定了岗位、责任、任务后,需要进行安全制度建设,配备相应的安全装备和操作程序,以配合防范技术和措施发挥作用。

  六、结语

  在较少研究积累的情况下,基于运营实践积累的主观判断是采用标准的风险分析方法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规划需求的可用方法。在防范技术不能影响正常运营和妨碍乘客的要求下,采用分散或简单叠加技术应对威胁难以达到全面保障乘客安全的需要。多种技术措施需要在规划的指导下有效地、系统地构建完善的防范体系,以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

[1] [23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