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确定可能的威胁: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分析针对不同防护对象的威胁,识别威胁的类型。表1列出了车站和信号系统町能的威胁示例。
表l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信号系统威胁分析示例
5.规划防范措施:根据防护对象的安全需求和最可能的威胁,有针对性地采用安全措施。
(二)防范技术系统的规划
1.防范技术组成
(1)技术防范:包括闭路电视(cCTV)监控,危险品和有毒物质探测、检测系统,传感器系统(包括活动、触动等传感器),网络和通信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
(2)实体防范:用于隔离或延迟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实物构成的防护手段,包括建(构)筑物、屏障、设施、设备、安全照明、警告和警示标志等,都是属于实体防范。
2.防范技术系统
将以电子信息为主要技术的技术防范和与实体防护手段构成的实体防范组成专用防范技术系统,并将专用防范技术系统集成形成体系(见图3)。例如,出入口控制系统[1胡由CCTV、进入点控制(检票闸机、门禁、出入口等)、照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等,通过网络集成为系统,按照事先定义的模式对出入人员进行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行机构启闭。出入口控制系统用于乘客进出站则为乘客安检系统,用于内部通道为门禁系统。当发生非法进入企图时,系统向CCTV、闸机(或门禁)、照明和监控中心等发出控制和报警信息。
图3防范技术系统组成框架
3.人力防范
人力防范由执行安全任务且具有相应素质的人员群体所组成,包括警卫、运营管理人员、安全经理等。
(三)区域防护体系的规划
区域防护体系是在空间上逐层设防实现纵深防护战略,即以禁区安全为中心,从外(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到内(禁区)逐层使用安全措施。
1.周界的防护规划
周界是防护对象最外层的监视(控)防范措施,通过物理和心理的阻止和威慑作用,提示进入设防区域。
(1)周界是由访问管理系统、入侵探测系统和安全照明等的技术措施,实体防范设施,以及人力防范等构成的一条连续闭合的安全警戒隔离线、带。
(2)防护规划原则: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地面所有可能被进入的区域(如出入站口、变电站、地面线路两侧、高架结构周围),独立设施(如通风口、通信设施、办公和管理建筑物等)和设备,以及进入地下设施的部位(如风井、车辆进入地下的入口等),均应设置周界防护。②周界防范应组成完整的体系,不能存在未设周界的部位和区域。③周界应构成连续无间断的、闭合的警戒线或警戒带。④可利用水体、建筑物、围墙和相邻周界等。
2.监视区的防护规划
监视区是监视(控)、警戒周界以内和防护区之间的带状区域,系统根据安全需要划出的闭合线围成的带状区域,是非公共区域。
(1)监视区的防范技术组成:CCTV系统构成监视带(面),非通过区域应设置触发传感器和触发安全照明。
(2)防护规划原则:①在周界内侧划出监视区,监视区域覆盖周界及其外侧区域;②监视区应独立构成完整的防范体系(功能);③监视区与周界和防护区的界限划分应清晰,可利用明显特征地物与标记以区分不同的区域。
3.防护区的防护规划
防护区是设置于监视区内侧线和禁区外侧线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公共活动区域,并划分为付费区域和非付费区域。
(1)防护区防范技术的组成:由CCTV系统构成监视面,并设置警告标志及应急报警装置;通向禁区的进入点应设置转换区,用隔离设施、入侵探测装置和访问管理系统等进行监控。
(2)防护规划原则:①采用CCTV进行全覆盖监控,没有缝隙。②防护区与禁区和监视区的界限划分应清晰,可利用明显特征的地物与标记区分,防护区与禁区之间应采用实体防范隔离;③防护区的技术防范应独立构成完整的防范体系(功能),监控技术能独立操作;④付费区域与非付费区域由栏杆、建筑物和收费设施分隔,进行出入控制。
4.禁区的防护规划
禁区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内部区域,其外侧是防护区或监视区,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出入。这是根据安全需要划出的最高安全级别的区域。
(1)禁区防范技术的组成:由CCTV监控系统、访问管理系统、入侵探测系统以及实体防范组成。
(2)防护规划原则:①禁区与其他安全区的界限应划分清晰,没有产生交叉重叠;②禁区防范技术应构成整体运行的防范体系;③无人值守的区域和部位应在进入通道或区域设置CCTV监控系统、访问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