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专家论文 > 正文

安防行业主要存储方式及云存储的优势和特点
2012/6/26 10:44:00   CPS中安网      关键字:存储,视频监控,安防行业,云存储      浏览量:
安防行业中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图像信息量巨大,要求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与其他系统不同,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具有监控点多、视频数据流大、存储时间长、7×24小时不间断作业等特点。视频监控经历了模拟、数字、网络三个阶段,存储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也经历了模拟、数字、网络这三个阶段。


NVR流媒体存储

IP SAN/NAS网络存储因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在视频监控中广泛使用,但也有一些缺点,例如: 视频服务器存在性能瓶颈和单点故障风险;循环覆盖写入方式造成大量文件碎片,导致存储性能降低;突然断电时容易造成文件系统损坏导致数据丢失。

为了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诞生了流媒体直存图2 IP SAN/NAS网络存储应用示意图图3 NVR存储应用示意图技术。ONVIF标准也推动了不同品牌网络视频设备之间的整合,确保产品的互联互通性。基于NVR的流媒体存储架构逐渐流行。

在这种存储架构中,网络摄像机或视频编码器对采集的视频进行编码压缩处理后,直接将视频流传送至存储设备。客户端或电视墙要访问回放相关录像资源时,视频信息也是由存储设备直接传送给客户端或电视墙。在视频写入和回放过程中,码流不经过平台转发。平台在中间主要负责信令的交互以及管理和控制业务。

NVR流媒体存储架构的优点是:码流从前端到存储设备或从存储设备到客户端/电视墙不需要经过视频服务器,同时在存储设备中直接进行流媒体处理,相当于本地存储,增强了可靠性。从采集、传输、存储、播放全程采用流媒体传输,在性能、稳定性和效率上相比传统存储模式有优势。

随着安防监控的高速发展,人们不满足于“看得见”,而是追求“看得清”,对监控图像质量的更高要求促使高清化进程加快;不满足于“看得见”,而是追求“看明白”,这种对监控效率提升的要求促使智能化走入使用领域,从而将原来人工、事后的监控系统转变为主动预防的实时监控分析系统。高清监控需要传输带宽更大、容量要求更高, 存储产品必须具备更高的容量和性能;

存储技术需要与监控应用更紧密的结合,能够针对特定的应用进行设计;

而从历史上看,安防并不被认为能够带来高投资收益,而是一项成本支出。尤其是在国内,视频数据是事后查证的重要证据,在银行、司法、平安城市,视频图像的存储时间都在1-3个月甚至是半年。随着高清监控时代来临,更清晰的图像意味着更大的存储容量、更多的设备数量、更大的机房面积、更高的制冷费用、更贵的运维成本。

所以除了探讨如何应用监控实现更多价值以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降低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安防监控对存储的新需求可以简单的总结为“5个高”。

高容量:高清化带来存储容量猛增,需要稳定可靠的大容量存储:

a)提高单套系统容量:通过SAS 扩展级联多个JBOD,支持3TB、4TB硬盘,增强RAID健壮性;

b)使用集群存储系统:增强存储系统弹性扩展能力,弥补单机可靠性不足;

高性能:高清监控对存储总带宽要求较高,而且存储性能要根据监控特点进行调优:

a)性能优化:高清大码流高并发数据流,不同模式下(边写边读、边删边写、RAID重建)的IO性能优化、NAS性能优化;

b)应用结合:NVR软件嵌入后的应用处理能力,合理分配系统资源;

高能效:海量存储部署的背后是大量的能源消耗、高昂的使用成本,监控设备都应是低功耗设计:

a)在DVR时代,监控厂商通过硬盘轮休降低功耗、延长寿命,而网络存储则可使用MAID实现节能,但MAID更多适用于备份归档环境;

b)考虑到监控应用是7*24不间断的,选择高转换效率的电源(80Plus电源或者直流电源)更有价值,可在不影响应用的情况下降低能耗;

高密度:监控对存储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降低每TB成本、每槽位成本:

a)高清监控普及后,原有3U16盘位设备,单台存储容量有限,高盘位存储可以支持更多摄像头;

b)4U24盘位以上的高密度存储,可以有效降低每槽位成本、提高单台存储容量、节省机架空间;

高适用:存储必须针对监控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解决客户痛点才能生存:

a)文件碎片过多导致性能下降、断电后文件系统易损、流媒体直写、高效率的索引结构;

b)提高NVR嵌入应用的便利性和兼容性,支持Windows/Linux软件,提供与外部监控子系统接口的API,实现高效率的分析,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定位;

以UIT的SV1000 G2为例,从产品设计上就贯穿了“5个高”,采用端到端的SAS 6Gb技术、Intel最新的Sandy Bridge平台提高性能,4U24/4U36的高密度设计、支持3TB硬盘,提高单套系统的存储容量, 降低每槽位成本;适用转换效率高达90%的80Plus电源,可以节约更多电能,降低系统运营成本;通过架构优化可以与监控系统更紧密结合。

[12 [3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