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侵探测报警技术介绍
入侵探测报警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异常情况的)探测。入侵探测报警系统的模式主要是由探测器的特点和系统的功能要求所决定的。
入侵探测报警系统的典型模式是一个树型(集总式)的信息采集系统。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人们构想了许多其他的模式,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和利用公共信息网络的系统,但都没有形成实用的模式,主要是因为这些系统无法实现入侵探测报警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要求(这些要求是在传统模式下产生的)。同时,许多系统是广域网结构,实时性差、报警响应慢,无法做到有效的反应。其实,新模式与经典模式之间的主要差别是报警信息的传输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如何实现系统的状态监控和防破坏功能,对于前端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功能要求则基本相同。
(一)探测器
通常称报警器,它是前端设备的核心,报警系统通过它形成足够的防范空间,具有适当的灵敏度,来完成对防范空间的封闭和异常情况(可能为入侵)的响应。探测器可以自供电和状态自检,也可以由报警控制器供电和进行状态监控,并通过探测器自身的设置与报警控制器一起实现报警系统的防破坏功能。通常探测器应内置防破坏装置。
(二)报警控制器
又称系统控制器,是入侵探测报警系统的中心设备,它具有以下3个主要功能:
1.显示。包括入侵探测系统探测结果的显示,系统状态的(报警器、系统传输、控制器的状态)显示,系统存储信息的显示及控制器接收外部系统(设备)信息的显示。
2.系统状态监控。报警控制器应能对报警系统进行全面的状态监控,包括系统运行是否正常、系统中各种设备是否正常(故障、供电、被破坏);故障的诊断等,还包括对系统操作、管理人员的检查和考核等。
3.信息存储。上述各种信息的存储。
(三)通信
入侵探测系统的通信方式、网络结构是决定系统模式的关键,它要完成探测器的报警信号、状态检测信号的上传,控制器对系统设置与控制信号的下传。主要有下面两种形式:
1.有线方式。最经典的系统模式,区域性专用网都是这种方式。其实时性好、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实现立即报警,并且是系统开销最小(价格、采用设备量)、最可靠和最安全的方式。高风险单位的报警系统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在小区的范围内,利用公共信息网络(电话、有线电视、三表)也是有线传输的方式,但都是采用附加设备,都有会产生附加的报警延时。
安全防范技术书籍通常都对专线系统作详细的论述,因为它最能代表报警系统的特点。以探测器与控制器间的连线方式分为两种:多线制和总线制。
2.无线方式。利用无线信道和通信设备来实现报警信息的传输。它具有传输距离远、布点灵活、通信链路和安全性好的特点。但无线通信要占用频率资源(国家仅规定了很少的几个频点为无线报警频率),并且附加设备(发射和接收)价格相对较高,双向通信(系统的状态监控和功能设置所要求)比较困难。特别是通信堵塞的问题(多个报警点同时报警)很难解决,抗干扰性也差。所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无线系统在运行。
在小区域内采用无线方式构成小的无线报警网络(一家一户、一层楼、一个小单位),然后通过有线方式与报警中心实现联网,这就是小无线+有线方式,它是一种灵活、实用的方式,在家居安全防范系统中应用很普遍。前端控制器与报警探测器都有内置的无线发/收单元,构成一个小无线系统,其自身具有报警系统的全部功能,并能与上级报警中心实现通信(通过有线、或公用网络)。因此,没有资源限制的问题,构建无线方式的系统,不对建筑物做任何改动,实现起来非常方便。这种形式必须由前端探测器自行供电,因此,前端设备的微功耗和高效的电池是关键。
显然,这种方式与局域无线网络(如蓝牙技术)及信息家电的网络化趋势是合拍的,技术上也是相通的,因此,小无线+有线方式的安全防范系统很有可能与这些通用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智能建筑、智能住宅的一部分。在广域的移动目标监控系统中这种方式也被广泛采用,在小峰窝内采用无线方式,而在大区内采用有线网络,如地面信标定位系统。其实小峰窝结构的移动通信网也是这样的结构。
3.探测器的组合。报警系统的防范区可理解为一个探测器的探测范围,也认为是几个探测器共同构成的探测区域。报警控制器的防区则是代表来自不同方位的报警信号的地理信息。多线制系统可区分的防区数由物理接线端的数量决定,总线制系统则是根据地址编码的数量。在一个防区内可以安装超过一个以上的探测器,这些探测器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报警信号输出。按探测器的输出方式,组合方式分为串接组合和并接组合。
串接组合:探测器的报警输出设置为常闭方式,这样几个探测器可以串接起来,当有一个探测器发生报警,就可以产生报警输出。
并接组合:探测器的报警输出设置为常开方式,这样几个探测器就可以并接起来,其中任何一个探测器发生报警,都可以产生报警输出。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