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模拟监控,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的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前台摄像和后台管理都采用模拟技术,可以说是闭路电视类型的,回放、查询监控信息非常困难,无法进行后台管理
第二阶段:数字监控,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普及的基于DVR/DVS的数字监控系统实现本地数字化压缩存储。前台依然是模拟技术,但将后台的管理和回放数字化。
第三阶段:将前端模拟摄像头出来的东西全部数字化,后台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
第四阶段:IP网络监控,本世纪开始普及的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全IP编解码、IP网络存储和IP网络的整合。
二、城市视频监控安全要求及存在问题
监控技术如今正面临日新月异的变革,模拟视频监控正在向IP网络监控转变,巨大转变的同时对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近期开展的城市监控系统检测,论述系统建设物理安全的具体要求,物理安全存在的问题。
保证监控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联网系统硬件的稳定性运行状态,应保护监控系统设备、设施以及介质,避免或减轻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误操作或人为破坏等对其损害。物理安全主要包括:户外型设备安全、机房设备安全、传输线路安全、存储设备物理安全、全网设备电源安全、记录介质安全。
现阶段安全性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
第一,基础设备的风险:包括监控中心的服务器和前端节点设备的安全性、网络设备的安全性、传输线缆的安全性等。设备的安全可靠是整个报警与监控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
第二,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风险:包括视频信息、录像数据信息、用户信息等在传输过程中保密性、完整性的保障以及传输链路上的节点设备的安全。另外还包括前端采集设备、社会监控资源接入公安监控专网的安全。
第三,系统运行的风险:包括接入设备的识别和认证、设备运行故障、软件病毒、恶意代码、以及设备控制的优先级调度等。系统运行时的风险控制主要依靠视频监控软件平台来保障,该软件平台可以完成设备管理、故障监控、访问控制、用户管理、鉴权机制等一系列的功能来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四,信息存取的风险:包括用户非法访问、数据丢失、数据被篡改等。系统信息的安全,主要运用各种加密技术、存储技术、及备份方案来达到系统信息的安全。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一些视频监控系统的物理安全方面存在隐患,例如:
(一)监控中心人员出入防护措施薄弱,对于人员的出入无记录和控制。
(二)电源安全方面存在问题,中心机房未配备UPS备电设备;前端设备未配备UPS备电设备。
(三)在防雷与接地项目中接地母线截面积、支线截面积、设备和工作台的接地线截面积不符合要求;系统信号输入/输出线未配置信号浪涌保护器;中心机房和前端设备接地不合格。
(四)前端设备线缆敷设工艺较粗糙,如设备箱内设备安装不牢固可靠或摄像机等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室外设备防雨、防尘、散热等措施不具备。
总之,物理安全是底层基础,无论技术如何更新变革,对物理安全都应引起足够重视,此外,还有多方面的安全需要注意,如接入安全、传输网络安全、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等。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