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解:电子围栏=高压电? 百姓质疑其安全性
在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家属院内,三栋新建的家属楼拉起了一道电网,电网由四根金属线组成,在住宅楼外侧一楼二楼之间环绕,电网上还架设了多个报警器。此外这三栋住宅楼上还随处悬挂了警示标语“高压危险、禁止攀爬”。此外小区四周外围墙也安设了这种电网。“这是高压电呀?那多危险,就挨着我家凉台在外面架设着。”业主王女士很担忧,“小区架设这道电网时,给我们这三栋楼的住户都通知,不要在外晾衣服。小心触电。”不过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后勤处的工作人员称,这道电网并非广义上的电网,而是一种新型的防盗设备,又名电子围栏。小区于国庆前将电子围栏安装完毕并运行成功。
“整套设备包括四根线组成的围栏,此外还有远程监控、报警等配套。”工作人员称,“这道围栏上的电流属于脉冲电。高电压低电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当有人触摸电子围栏的两根线后,最多就是麻一下。紧跟着就会报警。我们的安保人员也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我们安装电子围栏就是为了防盗。而且全国各地多个小区均安装了这种电子围栏,从目前来看防盗效果很好,未出现伤到业主或小偷的事件。”工作人员解释到。
与此情况相同的还有荔湾区西关外国语学校,为了防止不法之徒深夜翻墙进学生宿舍盗窃,学校近日在所有围墙、围栏上方都加装了脉冲电子围栏。虽然触碰到该围栏只会引起警报不会触电,但为了吓唬翻墙之人,校方特意在电网上标着“高压危险,禁止攀爬”的字样。没想到小偷还没吓着,却吓坏了附近一众街坊。
据了解,为了杜绝翻墙之人,学校先后尝试用铁丝网、红外线网对围墙进行封锁,但效果都不太好。没想到安装这种新型的脉冲电子网,虽然至今警报鲜有响起,却已让附近街坊吓出一身冷汗。
二、正解:电子围栏≠高压电 可以放心使用
居民区和学校安装电子围栏却让群众们担惊受怕了,原因在于大家对电子围栏不够了解,而相关单位对此又没有及时告知大家,才会造成这样的误会。所以对于电子围栏的普及,相关部门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下面我们来看看电子围栏的相关介绍,这样对于它的安全性会有更多的了解。
(一)脉冲电子围栏的概念
脉冲电子围栏是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周边安防概念,以“阻挡为主、报警为辅”。即把入侵者阻挡在周界外,把犯罪制止在发生之前,让入侵者知难而退。当入侵者强行入侵时,报警系统会发出警报,通知保安人员并联动电视监控系统。这和传统的报警、监测为主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传统的报警和监测只能在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提供信息和记录,而不能有效地防止外人的侵入。
(二)脉冲电子围栏的主要功能
1、具有完整、明确分界的电子围栏,具有强大的阻挡作用和威慑作用;
2、具有误报率极低的智能报警功能;
3、备有报警接口,能与其它的安防系统联动,提高系统的安全防范等级。
(三)使用电子脉冲围栏具有四大优越性
1、威慑感
这是新概念的周边报警系统,即“有形”报警系统。实实在在给入侵者一种威慑感觉和阻挡作用,使之在作案前便增加一种心理负担。不敢轻举妄动,达到防范为主,减少作案次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误报率低和适应性强
由于电子脉冲围栏系统采用了全新的报警检测和控制体制,确保了极低的误报率。因为它不像其它周边设备受环境(如树木、小动物、震动等)和气候(如雨、雾、风、雪等)的影响。它不受地形高低和边界曲折形状的限制,不像红外线、微波墙等系统那样,局限于视距和直线及平坦区域的周界环境中使用。
3、绝对安全及报警检测功能
传统的电围栏警戒系统没有报警检测功能,它仅仅以高压、大电流的方式阻止入侵者。极易造成入侵者伤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电子脉冲围栏系统采用了低能量的脉冲高压(5000-8000V)。由于能量极低且作用时间极短暂,因而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一旦触及,也会因直接有触电感而离开。同时电子围栏又能检测非正常的状况而报警。
4、阻挡功能
传统的红外对射、泄漏电缆或微波等系统,只具有报警功能,而没有阻挡功能。入侵者往往能毫无阻挡地跨越警戒线。也就是说,当有人入侵时,在系统发生报警之前,就可能已进入安防区域之内。这使事件处理可能复杂化。
电子脉冲围栏系统在防区的周边架设了一道电子围栏。如果有人企图入侵,首先看到挂在围栏上的“小心电子围栏”警示牌,给予心理上的威慑感。如果企图跨越当触及围栏时,便给予电击,使之退缩离开,且不敢再次触及。而对于强行攀登者,则系统发出报警。再则,电子围栏采用了带有弹性的挂线杆。当入侵者企图跨越时,挠性的围栏不给予支持力,使入侵者无法跨越。这就是电子围栏的有效阻挡功能。
至于人们最担心的电子围栏是否有触电危险的问题,其实电子脉冲围栏系统的电脉冲对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电子脉冲围栏系统虽然脉冲电压达6000-10000V,但是脉冲的重复频率极低,每秒仅1次。脉冲的持续时间≤0.1秒。脉冲最大能量5焦耳,脉冲最大电量2.5毫科伦。由此可见,其能量很小,不会伤人,仅给予入侵者较难受的警告,动摇其攀越围栏的能力与动机,达到了安全阻挡的目的。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