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无线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引入,以及谷歌、三星、苹果等世界知名企业的参与,智能家居一举成为最受热捧的香饽饽。而与之相关的企业更是纷纷跑马圈地,希望在万物互联时代分得一块信息产业新浪潮物联网所打造的蛋糕。
智能家居是“虚实结合”的实体经济,涉及互联网、通讯设备、家电、传统家居设备、房地产、装饰装修、电信运营等多个行业,使很多公司可以“条条大道通罗马”。从目前来看,单品、模块、套餐、(超级)应用、平台、云端和系统等正是这些公司进军或发展智能家居最重要的七种模式。
实际上,若以所面向的对象进行区分,智能家居的发展模式可以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企业的模式;另一类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模式。其中,前者包括模块、云端、(超级)应用、平台,分别以小米、阿里、京东、苹果为代表,他们打造的是智能家居的“零部件”或“运行舞台”;后者则包括单品、套餐和系统,分别以(最初的)Nest、海尔、物联传感等代表的产品是可直接为终端消费者所用的智能家居成品。
显而易见,从终端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单品、套餐和系统无疑更为接地气。模块、(超级)应用、平台、云端更多的是,企业以智能之名行布局之事的手段,虽然最终十分有可能使之跻身智能家居知名企业之列,但目前还是比较边缘化。所以严格意义来看,真正做智能家居的大体应分为单品、套餐和系统模式。那么,这三种模式又有何不同呢?
宏观上,单品、套餐和系统存在量的区别。单品泛指数量较少的智能家居产品,模式上是智能家居只做一款或几款产品,如Nest最初只有恒温器和烟雾探测器两款产品;套餐是指数种产品所组成的套装,如海尔安防套装等,它不但是一种发展模式,也是一种营销模式;系统则一般指的是包括控制中枢、软件应用、节点设备等在内的完整智能家居系统。
微观上,单品、套餐和系统存在联接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单品、套餐和系统都能够与互联网连接,这里所说的联接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通常情况下,单品借助互联网与手机或计算机联接外,并不存在与其他设备的相互联接之说;套餐强调量的堆积,但碍于量的有限,只能完成套餐内的互联;系统则是整个智能家居系统内所有设备的全联。显然,系统的形态是更加接近物联网的。
那么单品、套餐和系统哪种模式更符合智能家居发展呢?这点对不同的规模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答案。站在小团队和初创公司的角度的来说,单品和套餐毫无疑问要更具实际意义,原因是单品与套餐需要的技术含量较低,而这类公司整体实力又有限,选择一款产品或几款产品组成的套餐更容易找到切入点。
然而,对于相对成熟的企业而言,是要追求把自己打造成系统品牌厂商的,毕竟要做到物联网或万物互联只靠单品或套餐是完全不切实际的。至于一些企业所宣扬的产品不在数量,只在质量,或许在某些领域是金科玉律,但在智能家居乃至物联网领域却是存在误导和不负责任。即便万物互联是夸张修辞,开关、插座、灯泡、门锁、摄像头、家电及各类传感器等要备齐,也不是单品和套餐也能够胜任的。
更为关键的是,对消费者而言,单品与套餐的简单事实上掩盖了一些潜在的麻烦。一方面,单品与套餐的功能覆盖有限,很难全面涉及安防、照明、健康、娱乐等各个方面,用户体验受限;另一方面,标准的不统一,致使单品与套餐后期难以拓展,用户想要增添设备只能重新购买,结果必然严重浪费。此外,多类单品与套餐不能共用APP,也将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麻烦。
当然不排除,因单品或套餐非常成功,而使一些企业在未来智能家居行业占有一定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家居的未来就是由单品或套餐来诠释。相反,这两种模式成功后,这些企业还是要向系统发展,并通过逐渐丰富产品线,打造围绕家庭的智能家居系统,进而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大互联或全互联甚至万物互联。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和物联网。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家居系统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设备量多,那样的结果将会是我们家里的墙面、地板被各种设备所完全覆盖。系统不是三五件产品所能呈现的,但也绝不是设备的无限拓展。合理的系统恰恰应该是,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将生态链条适当加以压缩,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甚至是局部系统可由一件产品(非单品和套餐)来集成。
作为智能家居发展的模式,单品、套餐及系统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从切入点来看,单品、套餐远要比系统来得快,但系统对智能家居的未来显得更尤其重要。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