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升为国家战略 产业投资热火朝天
2014/10/21 09:44   赛迪网      关键字:智能交通,投资,产业      浏览量:
受智慧城市建设的带动,我国智能交通近年发展迅猛。2012年智能交通行业保持了21.7%的增长速度,2013年收益达到23.90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11.4%左右。预计未来三年,智能交通的采购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

智能交通作为智慧城市整体构造中重要组成部份,对现代都市当中交通拥堵现象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尤其以交通安全问题最为严重。CMIC研究发现采用智能交通技术可以提高道路管理水平,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试验。智能交通在我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10年中国智能交通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

2013年交通部发布《2012-2020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这是中国首部以政府文件形式发布的智能交通战略,标志着智能交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交通部启动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策略研究两个重大研究项目,为未来5-10年的发展进行谋划。此外,目前传统的统一化智能交通监控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在不同特点道路的工作需要,因此专业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管理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分析人士预计,到2015年,中国国内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相关利润至少有200亿元。

受智慧城市建设的带动,我国智能交通近年发展迅猛。2012年智能交通行业保持了21.7%的增长速度,2013年收益达到23.90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11.4%左右。预计未来三年,智能交通的采购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

与云计算、大数据不同,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京、沪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全面推行IC卡支付;研制出基于ETC(电子停车不收费系统)的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国产化。

CMIC分析,我国智能交通目前处于风险与机遇并存阶段。一方面,尽管在某些技术领域并不落伍,但与国外智能化、动态化的交通系统相比,我国智能交通服务手段和内容单一,地区分割和行业分割严重。具体表现为:产业投资过于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车载设备领域,服务领域投资较少。另一方面,汽车保有量持续上涨,而诸如车载导航系统的安装率不足10%,远低于日、韩、欧美等国,众多空白领域催生出庞大的智能交通产品市场。

受到市场关注的智能交通项目还有:北京市投入10亿-15亿元建设“1700处综合信号控制系统建设项目”、呼和浩特市投入2.6亿元建设“智能交通管理与视频监控系统”、嘉兴市计划6.15亿元进行“智能交通总体建设”、石狮市计划投入11亿元“提升城市交通质量”等。CMIC专家预计受益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扶持,未来10年国内智能交通投入将在1820亿元之巨。

交通运输部对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构建大交通格局是蓄能已久了的,国家铁路局并入后,交通运输部开始发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而交通运输部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完善和调整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推进出台国家公路网规划、研究制订综合运输枢纽规划。从政策层面看,3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目标和“按照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要任务。对于交通投资规模,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经济与技术研究室主任李连成表示,“十二五”时期铁路基建投资2.3万亿元,前两年已经完成近1万亿元,后三年仍需投资1.3万亿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将达12万公里,目前通车里程是9.5万公里,再加上乡镇、建制村以及一些线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资规模在2.5万亿左右;“十二五”后三年,还有40多个机场、近百个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来,“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资规模近4万亿元。

智能交通上升至国家战略,交通运输部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上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加大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快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建设。此次会议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即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6%和1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0%和22%,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6%和30%。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