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云计算服务交易额将破1800亿美元
2014/1/3 09:57   国脉物联网      关键字:云计算,云服务,大数据安全      浏览量:
据Gartner预测,随着云计算服务认可度的持续增加,云计算服务市场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将至少持续到2014年,2013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总收入将突破1500亿美元,2015年突破1800亿美元。

近年来,云计算蓬勃发展,增长快速。据Gartner预测,随着云计算服务认可度的持续增加,云计算服务市场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将至少持续到2014年,2013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总收入将突破1500亿美元,2015年突破1800亿美元。云计算已经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且将愈加促进信息化、工业化的整合进程。

云计算进入具体产品服务阶段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IT应用方式变革的重要支柱,云计算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的热点。在我国,云计算已经度过了初期的市场培育、概念炒作,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具体的产品服务阶段。以国内的互联网为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已全部介入云服务市场。

阿里云公司早在2009年就已成立,并在2011年7月宣布,阿里云以自主开发的飞天开放平台为基础,正式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在今年年初,百度正式开放应用引擎BAE,面向所有开发者推出公有网络应用开发和部署平台,李彦宏也正式确立了移动云作为四大核心业务之一的计划,9月10日,在百度举办的移动产品媒体开放日上,百度宣布其“百度云”总用户数突破1亿。同样在今年9月,腾讯正式宣布全面开放腾讯云生态系统,腾讯云定位于服务互联网应用开发者的公有云平台,覆盖了计算云、数据云、个人云三个层面,包括云服务器、云数据库、NoSQL高速存储、罗盘、CDN、云监控和云安全等产品。据腾讯云总经理陈磊透露,目前腾讯云旗下个人云存储产品微云用户及活跃用户均已经过亿。有研究员预测,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至1万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所占的份额有望达到15%以上。

云计算渐脱“假大空”发展误区

目前,国内的云计算产业链已经开始形成,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处理挖掘等创新成果开始应用,交通物流云、医疗卫生云、金融云、电商云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云的应用也正在推出,实实在在的云应用让虚拟化的云技术逐渐摆脱了前些年的只闻其声的景象。

国内企业对云计算的了解程度也正在进一步提升。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透露,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国内79%受访企业对云计算有一定了解,而37.5%已经开始部署云计算应用,受访企业中部署SaaS用户占比最小,仅为16%,但市场规模却最大,达到28.05亿人民币。SaaS层面主要以企业管理软件和在线办公软件为主,目前商业模式市场接受度较高。PaaS用户占比28%,市场规模最小为1.84亿元,以免费互联网应用开发为主。IaaS层面应用虽拥有56%用户数量,但市场规模仅为5.11亿元,主要集中在虚拟机、云存储等资源出租。余晓晖指出,云主机、云存储、云邮件等资源出租型应用使用率达到约40%,未来40%用户主要希望使用企业管理软件、应用开发平台、网络加速等服务。

此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扶持云计算产业发展,现如今,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驱动下,云计算已经体现出了旺盛的活力。业内人士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将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采集、核心数据服务、应用服务和服务业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潜力无疑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

云计算安全因素不容忽视

虽然云计算前景无限,但不可否认云应用刚刚起步,走向成熟仍需时日,前路绝非一帆风顺。正如美国军事安全专家格雷格·康蒂(GregConti)所言,云计算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该服务中所存在的不足也将危及企业用户和普通网民的隐私安全。云服务在带给网民众多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衍生了一些“负”产品,其中最核心的是用户的隐私安全问题。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75%的网民担心云计算的安全问题。随着越来越多“云”的开放,更多利用个人网络数据探知个人隐私的现象被频繁曝光,传统的隐私保护手法开始变得无能为力。云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大数据安全都是相对新的课题,安全工作不可忽视,探索相对应解决之道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重要课题。

另外,许多互联网企业对云服务认知不够。许多企业迷信云计算的强大,盲目跟风,产品创新力不够,重复建设严重,尚不能满足用户对“云服务”更高服务质量和功能的需求。况且国内云服务缺乏细分的行业服务标准。对此,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徐志发认为,此时此刻,产业界急需建立云安全联盟,以成为政府和企业间沟通协调的桥梁,促进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从而促进我国云计算安全、有序发展。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