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DI的Backend组件带来了什么?
IP压缩芯片与SDI发射芯片是摄像机组件核心部分,对于IP与SDI最后一里的传送结果,IP压缩芯片与SDI发射芯片起到关键作用。对于IPMegapixel百万高清而言,CODEC这个压缩芯片主导了影像输出后传的一些条件,包含影像流量、串流数提供、处理CPU速度、画面延时差、影像张数速度及热耗等,这些部分我们在从各个厂家所采用的SoC本身上看来与过去一年来采用的内容并无太大改变,但从整个压缩SoC上看影像封包流量设置与串流数提供及应用、CODECCPU处理速度及影像张数调整上来看却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举一个影像封包流量的设置来说,由于一般网络带宽都有限,高清视频带来的封包高流量成为高清其最大的推广瓶颈。如何尽可能降低的码流量给传输及维持高画质的影像是高清监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同时也由于网络的异构性,不同的网络具有不同的信道特性,不同的用户享受到的网络带宽也不相同,甚至同一用户的带宽也可能是随时变化的。随着这种发展,我们从评测中看到各厂商在变动码流与固定码流量的压缩率改良,过去须要4Mbps的720P及8Mbps的1080P在芯片厂商与摄像机制造厂努力下,现阶段的IP百万高清在720P@30fps已经可以压在2-3Mbps间,而1080P@30fps也可以压在6Mbps以下的带宽流量控制,这对于IP百万高清的传输负担可以说是大大改良,而且在不改变压缩比下对于这样的压缩结果,更不会造成热效应的产生,使得压缩芯片得以稳定且可靠的运行。
由于CODECSoC的效能大幅改善,再加上厂商在研发上对于串流类型的应用规范慢慢产生共识,诸如主码流以H.264,720P或1080P@30fps供应给录像服务器,监看则以MPEG4或H.264D1或CIF@30/60fps发送监看影像,而移动远程则可以MJPEG或H.264提供3-5fps画面给于移动端监看,这样一种合理又不影响流量及张数的控制方式正在形成一种IP高清的监控标准,而这样的应用做法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大的降低画面延时的过大产生,从此次Secutech评测结果显示,超过人眼所能分辨延时的500ms画面延时在IP百万高清的参赛机型中都已绝迹(参考图4画面lag比较),这情况在去年同期时,一样的检测条件下延时超过500ms还为数不少。这种从Sensor到ISP再到CODECSoC这一连串的产品组件应用改良下,最终结果就是一个顺畅且有质量的监控画面的呈现。另外在这样的低压缩率下,对于储存来说更是一个相对有利的局面,因为图像分辨率的提升,必然会消耗更大的存储空间。以1920×1080@30帧视频为例,利用H264的编码算法,为保证清晰度,码流至少在6Mbps以上,约为D1标清视频的4-8倍。因此在降低码流下,原本储存所须要的录像空间将不再被缩短,即会带来存储成本的降低。
以上是在SecutechAward评测中针对组件部分在IPMegapixel与HD-SDI主样元器件在评测中的不同面向观察结果,当然一个摄像机的问题不可能只有在这几个面向上,例如还有包含高清显示这样的问题,相对于标清视频,高清视频的信息量大为丰富,相应的对译码显示性能要求也大大提高,但摄像机毕竟只是高清监控的前端,不管是IP或是SDI我们都从评测中看到它在呈现一个稳定且继续前行的态势。
如选择监控关键组件
对安防厂家而言,依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来选择符合自有产品发展方向的解决方案,设备制造商选择方案时都会考虑如下几点。
储存及带宽占用程度:影像分辨率的提升必然会消耗更大的带宽和存储空间。以1920×1080@30fps为例,利用H.264的编码算法,为保证清晰度,码流需要控制在6Mbps左右,这样每小时的存储空间需要2.7GB。在普通局域网环境中,100M带宽只能传输大约10路编码后的影像,就算1T的硬盘也只能存储400小时左右。如何平衡存储存和带宽是一道难题。
镜头高清的性能:影像分辨率的提升,对镜头细腻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两百万像素以上网络摄影机的分辨率是NTSC/PAL标准影像的十倍还要多,而普通的高清数字像机DC或摄录像机DV上所采用的技术成本较高,不利于网络高清摄影机的套用。因此如何降低成像系统的门坎,是网络与HD高清摄影机发展的关键组件因素之一。
3A控制技术:在一般模拟摄像机上,各厂家的自动对焦AFC、白平衡AWB,自动曝光AES等3A控制技术做的比较完善,但这些技术在数字HD或IP高清摄影机上应用比较薄弱,3A控制对于高清晰的影像质量非常重要。对组件而言,如何保证实时快速完成控制算法显得非常重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