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让农业“更智慧”
2022/8/9 09:46   科技日报      关键字:5G 技术 农业 更智慧      浏览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5G技术正处于大规模落地普及时期,其与农业的有效结合,将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会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便捷’。”
  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5G大会将于8月10日至12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5G技术正处于大规模落地普及时期,其与农业的有效结合,将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会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便捷’。”
  作为本届大会“5G与数字农业农村论坛”主席,赵春江表示,本次论坛将聚焦5个方面:一是5G应用场景;二是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大数据建设体系与智能决策;三是农机高速行驶下的智能控制;四是智能化农机装备调度管理;五是5G网络与农业无人农场。
  从“跟着感觉走”变为“数据说了算”
  “目前我国农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很快,在农业遥感、农机导航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处于‘并跑’的状态。”赵春江说,以4G/5G通信为核心的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农机作业上的成功实践,将大规模农机作业监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开启了农业机械化智慧监管应用的新篇章。
  据了解,赵春江团队综合运用4G/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展了农机全程机械化作业数字化监管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了农机作业数字化监管系统,可实现农机深松、翻地、平地、旋耕、播种、插秧、施肥、喷药、收获、秸秆还田、打捆等全程作业实时位置监控、轨迹回放、作业量统计、作业质量分析、作业重漏区域检测、跨区作业监测、作业补贴核算等。
  该系统已在全国26个省市、629个县区、4990个合作社、314个国有农场开展了规模化应用,农机作业监管终端安装超过20万套,服务作业面积2亿亩,监控农机作业地块数量1600万个,获取作业照片数量1.3亿张,累计总数据量达70TB,总记录数达到590亿条。
  “这项技术让农机手体会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从以前的‘跟着感觉走’逐渐变为现在的‘数据说了算’,能够指导农机手进行高质量的作业,让作业效率提高20%以上,从而可以让农机手更专心干活,干得活多了,收入也就增加了。”赵春江说,“该技术也给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实现了监测精准化、核算精细化、管理数字化,大大减少了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投入,让工作效率提升了2—3倍以上。”
  筑牢“大粮仓”,做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深远影响。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黑土地肥力高,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程度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发展智慧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黑龙江数字农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赵春江提出6点建议。
  首先,以“筑牢中华大粮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好黑土地保护和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为目标,加强农村地区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信息采集和黑土地保护利用监测体系,构建黑龙江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为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农业应用,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主要环节建立模型算法,提升算力和智能决策水平,建设农业智慧大脑。
  第三,加强自主高端农机装备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力争3年—5年内实现国外高端农机装备的全替代,全部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第四,面向生产经营主体,建设数字化社会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互联网+农业服务业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农机服务”“互联网+农技推广”“互联网+农资供应”等数字化生产服务业。
  第五,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第六,围绕水稻、大豆、玉米和养殖业,建设智慧农业试点,集成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发展新模式,提升农业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促进乡村三产融合,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