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创新角度看 “十三五” 安防行业的发展变化
2020/9/21 09:08   中国安防   魏一   关键字:科技创新 安防行业 发展变化      浏览量:
“十三五”以来,我国在安防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安防领域的科研工作受到极大重视,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安防科技创新体系。受益于国家在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公安、智能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促进了最新安防科技成果向行业应用的快速转化,安防行业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为解决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安防科技对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当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技术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了企业的竞争格局。安防行业作为利用高科技手段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行业,成为最新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生活实现深度融合和快速落地的实体经济之一。
  “十三五”以来,我国在安防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安防领域的科研工作受到极大重视,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安防科技创新体系。受益于国家在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公安、智能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促进了最新安防科技成果向行业应用的快速转化,安防行业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为解决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安防科技对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下面主要谈谈安防科技创新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一、公共安全融合创新、科技产业协同发展
  2014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2015年7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此后公共安全及安全防范就被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成为国家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十三五”期间公共安全领域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公共安全和安全防范有了全新的定位,展现出更大的格局。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共安全和安全防范的科技创新呈现出不同领域加速融合、系统功能不断改变、应用领域持续扩展等特点,科技-产业-管理协同发展的趋势成为安防行业深化改革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围绕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从政府、企业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思想,加强最新科学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和综合性集成,强化AI智能感知、机器学习、无人机和机器人、大数据分析决策、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多功能智能化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引导科技成果向公共安全场景化应用转化,以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客企联合创新等为抓手,大力培育和发展公共安全产业,实现我国公共安全由被动应对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关键公共安全实战应用支撑技术的研发方面都有了突破,包括:公共安全大数据分析技术、社会与网域空间人员信息核查与服务技术;重大活动、重要场所安全保卫与高通量安检技术;监管场所与刑事执行智能监测预警及控制技术;公安卡口目标立体化感知与风险预警技术;警用机器人与无人机的社会安全事件快速处置技术;智能视觉与警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爆恐物品监管与涉毒人员管控技术;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与关键技术;网络犯罪侦查与取证技术;智能协同侦查与犯罪主体关联关系分析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特异行为分析、犯罪模式挖掘与犯罪预测技术、毒品犯罪查缉管控技术、涉案人员多维特征融合分析与快速识别技术;网上网下监测预警与现场处置技术、涉恐人员、车辆快速定位与处置技术、反恐行动技术装备与侦控技术、反恐综合作战平台技术等等。这些都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人工智能+安防异军突起
  人工智能+安防是“十三五”期间安防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果。纵观安防行业的科技发展,视频监控作为安防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其技术的创新升级见证了安防科技的创新历程。从上世纪的CCTV模拟监控到本世纪初由视音频编码技术带来的数字视频监控,再到2006年开启平安城市视频
  大联网建设后的网络视频监控,再到超高清视频技术发展带来的高清视频监控,直到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结合而催生的智能视频监控,视频监控从最初的“看得到、看得清、看得广”发展到现在的“看得准”和“看得懂”。人工智能+安防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最快,应用最成熟,市场增量空间最大的领域之一。
  2016年是人工智能+安防商业化元年,根据艾瑞咨询、奥博财经以及其他公开信息资料,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35亿元,城市公共安防中AI渗透率达到2.6%。2019年市场仍保持高增速,预计到“十三五”收官之年2020年增速开始稳定,届时市场规模可达到453亿元,城市公共安防AI渗透率达到11%,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亿元,城市公共安防AI渗透率达到25%。
  由此可见,“十三五”期间正是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实现生根落地、开花结果的五年。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产品化应用,使得视频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成为当前安防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特别是到了2018年以后,人工智能+安防行业迈入快速落地阶段,安防科技对产业的赋能使得以公安、应急、交通、安监、消防、金融等领域的公共安全智能化应用的发展开始全面提速,并形成了燎原之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将是推动安防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发展空间和市场广度将进一步扩大,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而开发的各类垂直应用将源源不断的出现。
  三、智慧公安应用不断深化
  “十三五”期间,智慧安防在场景化应用方面最成功的领域是智慧公安的应用。公安机关是涉及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的责任主体,公安机关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战斗力的提升,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安机关的科技兴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智慧公安是国家推动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十三五”平安中国建设规划》、《公安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中都有明确部署,提出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十三五”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公安部门一直都非常重视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工作。2018年4月13日,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强调:要“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着力建设智慧公安、打造数据警务,不断推进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公安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进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促进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警种各部门的系统对接和条块融合,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公安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明确了以公安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公安信息化发展方向。随着一项项公安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框架和实施方案的落地,各级公安机关在强化标准规范建设、完成本级数据融合、统筹项目建设管理等重点难点问题上有的放矢、有规可依。
  2020年以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分别在北京、广东召开现场会,推广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经验,并广泛吸纳先进技术和意见建议,不断修改完善《公安部大数据智能化建设规划》,确保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技术路线一致、建设标准合规、组织实施同步、全国整体推进。而地方上,2018年1月,广东省公安厅在深圳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智慧警务建设会议,正式在广东启动以“警务云工程”“大数据工程”“视频云工程”“云网端工程”四大智慧赋能工程和“智慧新指挥”“智慧新侦查”“智慧新管控”“智慧新防控”“智慧新交通”“智慧新消防”“智慧新民生”“智慧新管理”八大创新警务应用为核心的智慧新警务建设。2018年3月,湖北省公安厅制定出台全省公安机关“数据警务、智慧公安”工程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正式吹响向大数据要警力、要战斗力的行动号角。武汉市公安局推动公安云、智慧感知、数据整合三大计划,构建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和现代警务机制,大力推动警务创新,不断强化公安“四侦一化”核心战斗力。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公安部门充分发挥智慧警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根据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研发公安专版APP和互联网小程序,整合分析大数据资源推送至疫情防控一线。湖北公安推出的涉疫风险防控平台,通过对疫情期间散发人员的时空轨迹数据进行规整化处理和时间空间计算,及时掌握疫情散发人员的活动轨迹,发现与散发疫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为公安机关及时发现和排查涉疫散发人员和密切接触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工具。
  结语
  “十三五”期间,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助力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但由于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多变,我国还处在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频发、多发阶段,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性加剧,潜在风险和新隐患增多,突发事件防控与处置难度加大,维护公共安全的任务重要而艰巨。这些都给即将到来的“十四五”阶段公共安全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健全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才能为构建未来安全保障型社会注入强大的科技支撑。
  文/魏一  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