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称智慧城市1.0时代是自上而下、为科技而科技的做法,供应商有什么技术会进行先行尝试,所以,前几年智慧城市进入到了一个"寒冰期"。"现在我们正在走进智慧城市2.0的时代,2.0时代的成功取决于如何打造以居民的需求为中心的智慧城市。"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从1950-2050年的100年内,全球城市化率将翻番,2050年将有68.4%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而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众望所归的最佳解决方案,特别是被人工智能武装的智慧城市将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
智慧城市碎片化的运用是初级阶段,或者说叫1.0阶段。在这个阶段,不同技术、不同领域是相对分割的。
当人们能通过技术手段,将一些碎片化的运用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时,智慧城市建设就迈入"2.0时代"。比如无现金支付就将生活当中的许多碎片化元素连接了起来。购物、吃饭、娱乐等各类消费,都离不开无现金支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指出,当前,中国已经迈入智慧城市建设的"2.0时代",全球许多城市还达不到这个阶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是领先的。
德勤的研究报告《超级智能城市2.0,人工智能引领新风向》,探讨全球以及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状况和成功经验,分析目前中国26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深入解读超级智能城市新风向。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称智慧城市1.0时代是自上而下、为科技而科技的做法,供应商有什么技术会进行先行尝试,所以,前几年智慧城市进入到了一个"寒冰期"。"现在我们正在走进智慧城市2.0的时代,2.0时代的成功取决于如何打造以居民的需求为中心的智慧城市。"
如何理解以居民需求为中心?麦肯锡认为居民需求有几个方面,比如如何节省时间浪费、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安全、健康环境的质量,打造更好的就业平台或者社交的平台等。围绕这几个维度,如何满足居民需求是智慧城市2.0成功的关键。麦肯锡在研究过程当中界定过大概60个左右智慧城市的应用,围绕这些维度我们界定一些指标,比如如何减少通勤时间等。"城市的智慧化,对居民生活方面有大幅改善的空间,这是2.0很重要的概念。"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以试点通知的发布为起点到2017年前后是智慧城市的1.0阶段,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各行业细分领域的纵向信息化为切入,致力于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第二阶段从2017年前后至今是智慧城市的2.0阶段,各行业细分领域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基于信息化所积累的大数据,以及多源异构的大数据访问架构,着手推进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的互联协作。
总而言之,随着智慧城市1.0阶段市场红利的减少,以及智慧城市2.0阶段市场需求的转变,无论是客观形势的敦促,还是针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探寻,对提供智慧城市服务的企业来说,在业务的创新和模式上的转变都显得迫在眉睫。
2.0时代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模
从国家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290个试点城镇。而如果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截至2019年9月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超过700个(其中部分城市有重叠)。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以及日媒报道信息来看,作为亚洲强国的日本,目前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中已经落后于中美两国。目前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超过700个,美国在2015-2017年已实施3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且规划实施超过400个项目,涉及交通、电网、零售、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而尽管日本在传感器,人脸识别等领域拥有一流技术,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直到2019年4月召开的国家战略特区咨询会议上才正式确定了名为"超级城市"的制度概要,目前日本智慧城市数量仅十余座,日媒报道称"日本需要在超级城市的建设上尽快行动起来"。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根据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为20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1%;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预计达到228.79亿美元,相较2018年的200.53亿美元增长了14.09%。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性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云计算为例,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能支持海量并发、混合云、多云管理等复杂应用场景需求。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截止到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增长到6万亿元。初步估算,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7.9万亿元,并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