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 正文
复旦博士开发类视网膜传感器 将视觉感光性能大幅度提升
2022/2/21 15:42   智能车参考      关键字:复旦 视网膜传感器 感光性能      浏览量:
现在绝大部分智能汽车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弱光、雨雪条件下能力大打折扣,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常用的硅基CMOS图像传感器通常只有70dB的感知范围,远低于自然场景的光强变化范围。而新的类视网膜传感器,直接将感知范围提升1万亿倍!大大增强自动驾驶在感知端的准确性。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深圳某脱口秀俱乐部现役演员廖付友近日在《自然—电子》上以一作身份发表名为Bioinspired in-sensor visual adaptation for accurate perception的文章。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传感器,模仿了人类视网膜工作原理,有效感知范围达到199dB。
  这是什么概念?现在绝大部分智能汽车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弱光、雨雪条件下能力大打折扣,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常用的硅基CMOS图像传感器通常只有70dB的感知范围,远低于自然场景的光强变化范围。而新的类视网膜传感器,直接将感知范围提升1万亿倍!大大增强自动驾驶在感知端的准确性。
  廖付友博士所在的香港理工大学团队,利用二硫化钼作为基础材料,模仿人类视网膜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光传感器,能够有效感知199dB范围的光线。
  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自动驾驶的视觉传感器中,无需经过后端图像处理器或云端信息处理,就能大大提升了系统的信息处理效率和识别准确度。另外人脸识别也是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无论是白天的强光还是夜间的黑暗,视觉传感器能根据背景光强度,去调节光灵敏度从而准确识别人脸。在太空探测领域,把具有视觉适应功能的视觉传感器应用在探测设备上,除了正常光照条件下的感知外,还可以在极端光照条件下(极弱或者极强光)探测外界环境和识别目标。
  目前获悉,廖付友已被华为收编,确定即将入职继续从事半导体研究。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