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将纳米光电传感器元件阵列集成到和人眼尺寸相当的由铝和钨制成的仿人类视网膜的半球形膜中,通过密封在软胶管中液态金属(共晶镓-铟合金)制成的细软电线,将人工视网膜上的信号传输到外部电路进行信号处理。
最近,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的科学家团队共同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3D人工眼球。经过测试,其功能要优于现有的仿生眼,甚至部分性能超越人眼。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杂志,题目为“A 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array retina”。
研究人员将纳米光电传感器元件阵列集成到和人眼尺寸相当的由铝和钨制成的仿人类视网膜的半球形膜中,通过密封在软胶管中液态金属(共晶镓-铟合金)制成的细软电线,将人工视网膜上的信号传输到外部电路进行信号处理。该3D人工仿生眼拥有100°的广阔视野,并具备超越人眼的高成像分辨率和响应率。这种仿生眼技术除了能够协助人们提高视力外还可被用于制作其他仿生光敏器材,目前正计划进行相关动物和临床试验。
虽然该人工眼球的整体性能较以往同类设备有了较大提升。但昂贵的制备成本,有限的使用寿命,较低的信号输出分辨率以及作为假眼移植时如何与视神经进行有效连接等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