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 正文
中星微从星光一号到星光智能一号 AI芯片产业发展
2017/12/28 10:41   中国安防行业网   网络整理   关键字:中星微,星光一号,星光智能一号,AI芯片      浏览量:
面对半导体行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中星微创新地提出了“智能摩尔(IntelligentMoore)”的发展路径。虽然物理层面和信号层面都受到摩尔定律的制约,但在信息层面的技术创新还远没有达到极限。如何进一步借鉴人脑生理机制,研究新型计算架构,提升信息处理的性能功耗比,可能是下一次信息革命的关键。

    2016年6月20日,中星微“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京宣布,并且发布中国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NPU)诞生,已应用于嵌入式视频处理芯片“星光智能一号”中。

  在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史上,“中星微”是一个耀眼的名字。1999年,在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直接投资和领导下,以及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邓中翰、杨晓东等一批来自美国硅谷的留学回国博士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中星微电子集团。

  2001年9月,百万门级超大规模芯片“星光一号”实现产品化,并成功打入国际IT市场,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宽带、移动通讯、信息家电等领域,占据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媒体将“星光一号”同神州飞船、水稻基因组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科技成果,称其“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中星微主导的“星光中国芯工程”,见证着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中星微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牵头制定的SVAC国家标准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用于安防监控领域的视音频编解码标准;公司创始人邓中翰也成为我国第一位来自创业创新领域的两院院士,同时也是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星光系列”芯片,到“星光移动系列”芯片,再到“星光智能一号”,中星微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十五年风雨无阻,十五年砥砺前行,中星微实现了几代中国集成电路科技工作者的梦想,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引领国际市场的成功典范。

  十余年来,中星微实现了九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3000多项国内外专利,其中超过90%是发明专利,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体系,建立了国际认可的PC图像输入国际标准和移动应用处理器MIPI国际标准,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芯片,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半导体行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中星微创新地提出了“智能摩尔(IntelligentMoore)”的发展路径。虽然物理层面和信号层面都受到摩尔定律的制约,但在信息层面的技术创新还远没有达到极限。如何进一步借鉴人脑生理机制,研究新型计算架构,提升信息处理的性能功耗比,可能是下一次信息革命的关键。

  在未来五年中,中星微会持续开展新型“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的研究工作,采用更加接近生物人脑的工作机理的方式,推出更低功耗、更高运算性能的下一代神经网络处理器。摩尔定律走到尽头是客观物理规律,但是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处理效率的提升还大有可为。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