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如何利用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缓解山地城市交通拥堵、提升智能交通建设水平?
23日-24日,由重庆交通大学主办,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协办,山地城市交通发展学术论坛暨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
来自全国13位特邀专家、29家企事业单位以及重庆交通大学专家学者代表,共计2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山地城市交通问题、发展思路、方法技术等方面,探讨智能交通控制、交通数据分析和交通行为规律及交通创新发展等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复杂 综合治理需多管齐下
随着城市空间拓展、车辆高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矛盾突出,如何缓解拥堵问题,与会专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成果。
东南大学王炜教授,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快速城镇化、出行机动化引发的城市交通结构转型,导致的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失衡。提出应建设以公交为主体、自行车、小汽车、步行等协同的综合交通体系,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整体优化必须把握好“规划引领、系统协同、科技创新”三个关键措施。
清华大学陆化普教授,针对重庆交通局部职住关系不均衡、过江穿山道路瓶颈突出、公交系统分担率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借鉴国外交通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要积极调整用地、推进混合用地,大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供高品质的步行通行环境,优化道路设施、打通道路瓶颈,科学停车供给、合理引导需求,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规范交通行为等7个破解重庆交通拥堵治理对策,打造重庆的立体交通。
浙江大学王殿海教授,以“调控需求”为核心,提出了广义城市交通控制:信号控制,通过提高交通流运行效率缓解拥堵;行为控制,通过提供出行效率避免交通拥堵;结构控制,通过提高设施利用效率解决交通拥堵。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首席专家韩直研究员认为,应该从规划、管理和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加强感知预警、信息共享、智能决策、快速处治等力度,运用智能交通技术来解决拥堵问题。
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重庆交通大学蔡晓禹教授认为,对于重庆这种山地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不仅因为车辆发展快,还因为地形地貌、产业布局发展等原因,突出表现在过江穿山道路关键节点拥堵和潮汐交通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从交通需求管理、核心区轨道线网加密、地面公交路权保障、中心区路网优化、智能交通管控、停车系统优化等六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重庆交通大学刘伟教授,针对交织区提出了定向车道的通行方案,他谈到,定向车道在全国交通管理中尚属首创,目前重庆市已有两条定向车道,实际效果可观,未来将继续实施定向车道,改善通行秩序。
交通基础设施走向智能化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除了汽车本身的科技配置智能化之外,道路、指示灯、停车场等基建设施也将走上智能化进程。
针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杜豫川教授,介绍了泛在感知和路云等智能技术在基础设施上的应用,自动报警的安全护栏系统、智能安全护栏系统、桥梁安全防护系统,以及会识别环境变化的视频系统、会“自我体检”的路面等应用,为智能交通建设提出了新思路。
针对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发展思路,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教授从方法论入手,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体系构想,该构想主要应用于交通事故调查、交通事故分析、交通事故处理、交通安全改善等。
此外,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涛教授级高工、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高志刚、重庆市公安局王世彬等专家围绕交通大数据的探索和实践,分别进行了论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和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瞄准目前交通拥堵的热点、痛点问题,共同对全市交通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运用更精准、更精细、更智能的科学手段,制定交通缓堵的综合解决方案。”蔡晓禹表示,为了破解重庆堵车难题,该校与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共建了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山地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智能控制、交通安全防控与预警、人车路协同驾驶行为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接下来将重点对交通拥堵机理、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升城市交通通道的智能化信号协调控制、交通安全联动预警等工程应用技术水平,立足重庆、服务全国。(原标题:全国交通专家齐聚重庆交大 纵论山地城市交通缓堵与智能交通建设)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