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产业的快速演进,在金融安全、移动支付、社会安防等领域,作为前沿的生物识别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为了加速生物识别行业的产业化和标准进程,我国部分高科技企业积极“走出去”,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间合作,以推动生物识别领域的全球市场拓展和生态系统建设。
日前,全球模式识别领域顶尖科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 C.Y.Suen及澳门大学首席教授、国际模式识别学会院士唐远炎一行来到位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的广电运通参观交流。在详细考察广电运通的技术研发实力及成熟产品后,双方就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的深入合作达成共识。
在广电运通展厅,两位科学家对广电运通VTM系列产品表现了浓厚兴趣,并对该款产品的强大功能和外观设计称赞不已。
事实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孙教授对广电运通早有所了解,曾与我国著名的模式识别专家、广电运通的首席科学家戴汝为先生有过学术上的合作。参观展厅过程中,当两位科学家了解到广电运通已经完全掌握包括存款、取款、现金循环、现金清分在内的全套现金处理技术,产品符合国际主流的行业标准,可以快速响应并支持世界各国的货币识别和智能处理需求时,他们对这些尖端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再次称赞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此次来到广电运通,主要是希望整合双方的研发能力,促进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技术沉淀。”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两位科学家详细听取了广电运通的发展历程及核心技术研发情况汇报后表示。经过充分商议,双方就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的深入合作达成共识。据广电运通首席研究员梁添才介绍,广电运通高度重视生物识别技术研发及其应用,并推出生物特征识别云平台、“人脸+指静脉+虹膜”ATM、人脸识别互动机等高科技产品,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在行业技术标准领域,广电运通牵头制定的生物特征识别国家标准就达到5项。
图为广电运通自主研发的人员身份核验终端。截至目前,广电运通已经推出生物特征识别云平台、“人脸+指静脉+虹膜”ATM、人脸识别互动机、指静脉终端采集识别器等高科技产品,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前不久,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人工智能再次掀起浪潮。根据相关规划,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将达到千亿级应用规模。对此,业界专家指出,“通过生物识别采集数据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一环,没有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及数据研究,人工智能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生物识别作为生物特征收集和感知的重要载体,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前哨战。
作为长期从事模式识别及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已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学术界权威代表,两位科学家此次来高科技企业广电运通参观考察,将有助于增进双方在高端智能金融安全领域的技术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开展,推动生物识别领域的全球生态系统建设。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