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武汉加快改革发展 实现人防建设新跨越
2015/12/17 08:33   湖北日报      关键字:人防,建设,工程,教育,宣传      浏览量:
武汉联合有关军地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开展了“智慧民防”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民防现有信息化资源和市级公共社会资源,积极融入“智慧武汉”的信息化建设中,真正将防护力的基本形态由主要依托物理平台转变到基于信息系统上来、将防护力的生成模式由物质主导转变到信息主导上来,努力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综合防护体系。

“武汉,每天不一样!”——响亮的武汉城市形象口号,承载着大武汉厚重的历史,行进在“中部崛起”的征途。“十二五”期间,武汉市人防办以创新为引领,以融合为舞台,以发展为目的,与时代共鸣,激扬澎湃着一曲“不一样”的人防发展之歌,托举起人防人心中的“中国梦”。

顺势而为,实现人防工程建设大发展

进入“十二五”,武汉市委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作为全国特大城市之一,武汉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为人防建设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突出规模“大”,以较大的基数规模支撑武汉市人防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年竣工人防工程面积、审批面积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总竣工面积几乎相当于前60年的总和。特别是随着武汉长江过江隧道和武汉地铁2号线、4号线建成投入使用,不仅有效拓展了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更带来地下防护工程面积的快速增长。

突出项目“重”,以一定的重点工程提升武汉市人防形象。“深挖洞”时期闻名遐迩的蛇山人防工程,“十二五”时期作为全国人防重点建设项目完成续建改造工程,成为武汉市在新时期发挥公用人防工程作用的“窗口”。引进社会资金修建的钟家村人防工程已成为武汉市推进人防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的“样板”工程,在国内率先成为与地铁无缝对接的人防工程。特别是规划面积近3000亩的国家人防防空防灾教育训练(武汉)基地,正按照开放式、公园式、嵌入式模式进行建设,立足实现一个基地三种功能(人防疏散功能、教育训练功能、市民休闲功能),力争建设成富有特色的人防宣传教育基地。

突出工作“面”,以均衡的发展态势完善武汉市人防布局。“十二五”期间,在中心城区人防工程建设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武汉市人防工程建设新的稳定的“增长极”,以东西湖、黄陂为代表的新城区奋起直追,成为人防工程强劲的“增长点”。

探索创新,打造人防信息化建设“升级版”

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防护能力建设,是加快形成新质人民防空战斗力的迫切要求。该办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创新发展思路。该办联合有关军地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开展了“智慧民防”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民防现有信息化资源和市级公共社会资源,积极融入“智慧武汉”的信息化建设中,真正将防护力的基本形态由主要依托物理平台转变到基于信息系统上来、将防护力的生成模式由物质主导转变到信息主导上来,努力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综合防护体系。

推进资源融合。抓住城市地铁建设的机遇,201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在地铁总体规划和建设中同步敷设城市防空战备通信光缆的目标。目前,已完成地铁2号线、4号线人防战备光缆同步敷设任务。建成后的地铁人防战备光缆对城市形成“井”字形网状辐射,把全市人防近80%的信息终端联成一个大网络,大大提高了人防战备信息网络的生存能力,增强了城市应急条件下的防空防灾能力,有效提高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系统的抗毁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强化综合集成。全面完成武汉市人防卫星通信车、小型机动指挥车改造和集成工作,实现了全市应急行动统一调度、协同指挥、分级响应的目标。完善了空情预警与模拟训练系统,全面推进预警报知、指挥控制、防护救援、综合保障系统集成建设。完成国家人防办下达的“红网”建设任务,实现了市民防办与国家、省、市、区四级人防信息的互联互通。建成了覆盖全市的人防通信专网,与省、区人防办之间建成单边带电台无线数据通信指挥网,与军队310网实现联通。建立健全了人防重要经济目标视频监控建设,利用“武汉市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增强意识,推动人防宣传教育全覆盖

武汉市把人防宣传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唤起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激情、树牢国防观念、提升人防素质上,增强市民关心人防、支持人防、建设人防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宣传教育对象“一个不能少”。在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防知识教育,是涌动在武汉市教育和民防主管部门心中的一个“梦”。2012年9月,武汉市在小学五年级全面开展人防知识教育,全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党校(行政学院)和大、中、小学生的人防知识教育网络。目前,武汉全市开展人防知识教育的中小学校达550余所,年受教育学生15万人。武汉市先后启动了民办学校的人防知识教育和送人防知识进工地活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了人防知识宣传教育的范围。

宣传教育领域对象向街道和社区不断延伸。工作内容上突出“两个重点”:突出人防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市民的人防法制观念;突出人防基本常识教育,提高市民的应急自救能力。在渠道上做到“五个纳入”,将人防宣传教育纳入国防教育、普法教育、科普知识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安全教育之中。在方式上做到“四个结合”,坚持长期宣传与定期宣传相结合、专项宣传与普及宣传相结合、固定阵地宣传与流动阵地宣传相结合、人防知识宣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彰显人防工作的活力与广泛性。目前,中心城区一半左右的社区和新城区的部分社区已开展了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年参与人数在30万人次以上。

宣传教育方法实现队伍建设规范化、阵地建设基地化。树立“大宣传”“大教育”的理念,整合力量,全面推进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由人防主管部门的“专业”队伍、人防教育师资的“集团”队伍、大专院校专家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外援”队伍等组成的多层次的人防宣传教育队伍。同时狠抓群众性的自我宣传教育,通过组建民防志愿者队伍,发动大学生、社区主任、门栋党小组长等建立起直接面向市民的宣传教育队伍。因地制宜,加强人防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一是建立固定阵地。先后建成了武汉市第一家普及宣传民防知识的基地——武汉民防展厅,以及东西湖区防震减灾科普馆;二是依托公益性活动场所设置固定的人防宣传教育内容。2011年11月,武汉市民防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揭牌;三是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拓展人防宣传教育网络阵地。建立了“武汉民防”网站、开通了“武汉民防”政务微博,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数万名“粉丝”;四是发挥民防资源“服务战备,保障民生”的优势,建立起就在市民身边的随时看得见触得到的民防宣传教育阵地。2012年5月,面向全市近200万户家庭,发放《防空袭疏散(防地震避险)告知卡》和《地震应急(防空袭)疏散告知卡》,引导居民在平时就不断接触和熟悉身边的人防工程和地震应急疏散场所,使有形的民防资源化为“隐形”的民防宣传教育阵地。

服务民生,推进人防融合建设快发展

2015年初,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抓好“停车场年”建设,“缓解市民出行难”,全年计划新增公共停车位13500个,其中人防工程新增地下停车位10000个。这是继2011年后武汉市民防办再次承担市政府缓解市民出行难的任务。“十二五”以来,武汉市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重点拓宽人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领域,培育人防建设新增长点,在政府与市民、社会与民防之间建起一座“连心桥”。

围绕政府工作,建设“亮点”工程。地下停车场建设是人防融合发展的新途径,该办发挥行业优势,自加压力,按照“三个一批”的思路确保年度任务的完成,即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建设一批、改造利用已建人防工程使用一批、投资公用人防工程建设一批。预计“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将新增人防停车位70000个左右。

满足民生需要,建设“服务”工程。武汉市人防工程被广泛开辟为商业、餐饮、娱乐、生产、种植养殖、科研教学、仓储、停车等场所,形成了全方位、多门类、多项目开发利用的格局。对于中心城区一批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人防工程,该办采取“三个一批”(依法报废一批、维修加固一批、开发利用一批)的形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将可以开发利用的人防工程开辟为市民纳凉、休闲或便民商业等场所,满足人民群众平时生产生活的需求。

服务经济发展,建设“安心”工程。2014年武汉市GDP迈入“万亿俱乐部”行列,武汉市委、市政府、武汉警备区强调要把握使命任务,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坚持城市与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并重。该办主动推进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融合式发展,督促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单位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整合人防应急资源,建立健全人防与政府应急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使人防建设成为遂行政府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全市依据《人民防空法》组建的医疗救护、防化防疫、通信、运输、治安、消防、抢险抢修等7支人防专业队伍,以及市民防应急救援直属大队及快速反应分队,实行统一组编、统一训练、统一考核、统一管理,定期进行多途径、多专业、多任务、多层次的系统训练。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制定并完善了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明确了应急处置机制、秩序、要素、方法,确保灾害发生时及时应对。

践行宗旨,实现人防队伍实力大提升

“十二五”以来,武汉市民防办先后荣获全国人防“综合防护体系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信息化建设管理先进单位”“通讯报道先进单位”,广州军区“人民防空先进集体”、中南五省(区)省会城市人防机关“准军事化”检查考评第一名,湖北省“人民防空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培育战斗精神,加强队伍建设。该办以“准备打仗”的精神状态,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争当履行人防使命任务的“排头兵”。2013年全国人防训练比武竞赛,武汉市有2人荣获全国人防训练比武竞赛“六会”型机关干部、1人荣获全国人防训练比武竞赛“六能”型技术骨干,有2人夺得全国人防训练比武竞赛广州军区复赛专业第一名。狠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效能意识、监督意识、廉政意识,自觉做人防宗旨的积极践行者和人防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树立法治理念,优化行政审批。主动适应“简政放权”新常态,在2014年公布“权力清单”明确办事时限的基础上,2015年自我加压,再缩短办事时限:对于普通的人防工程建设方案审批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人防工程建设和易地建设费审批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全市形成了人防行政审批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的良好局面,人防行政效能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人防发展。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把方便留给社会,把压力扛到肩上,把微笑送给市民,把责任记在心中。由于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的执法服务,武汉市已成为人防工程建设的“热土”,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武昌首义文化区、汉阳新区等重大项目落实了人防工程配建。曾经是人防“结建”工程空白点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已制定了配建人防工程的方案。社会资金建设人防工程面积突破11万平方米。人防建设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国家人防办要求,该办开展了人防工程开发权市场交易中“关于人防工程开发利用投资主体的责权利”试点工作,制定出台了《武汉市单建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单建人防工程的开发投资者应当依法取得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对于已取得整体使用权的单建人防工程,工程开发投资者可分割转让局部工程使用权。根据该办法,占该人防工程可售面积近80%的受让方办理了局部《人民防空工程平时使用证》。

关于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形势下人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遵循。奋进的目标已经绘就,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新要求,武汉市人防人更加自信从容,前面是一个更加充满希望、洋溢精彩的新的人防征途。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