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急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让城市公共服务变得更智能化?前晚,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办了中美省州与地方城市智慧伙伴关系交流会,中美双方共同签署了《中美省州与地方城市智慧伙伴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协议》),双方将围绕中美智慧城市结对子、智慧城市产业创新孵化中心、智慧城市技术合作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
合作具有高度互补性
第26届中美商贸联委会的配套活动之一,中美省州与地方城市智慧伙伴关系交流会,致力于为中美双方搭建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交流平台。会上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与美国的智慧城市理事会共同签署了《协议》,当中明确双方将围绕中美智慧城市结对子、智慧城市产业创新孵化中心、智慧城市技术合作、智慧城市培训与咨询服务、智慧城市合作建设项目及智慧城市基金等方向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交流会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美国智慧城市理事会主席R onald JesseB erst等中美双方城市与企业代表,就中美智慧城市合作前景展开了讨论。
李铁说,中美智慧城市合作具有高度互补性,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合作前景。“双方应通过充分发挥中国在创新成本、制造能力、市场空间以及美国在创新理念、研发能力、先进技术方面的不同优势,建立中美省州与地方城市智慧伙伴合作机制,以此作为推动中美合作的重要切入点。”
合作应考虑三方面因素
银川市副市长郭伯春在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时谈道,当前智慧城市的瓶颈在于不同城市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割据”,各自为政,尽管打造出一批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的项目,却遭遇体系不完整、运营难、数据收集难等局面。尽管这些部门各自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各部门对数据形成“割据”,无法整合成公共治理大数据库,改善公共服务的水平。
RonaldJesseBerst认为,中国目前正在急速城市化进程中,预计到2020年将有1亿人从农村移居城市,一些新的基础设施将在新兴城市中建设,如果规划得不合理,等城市发展起来再去调整,将付出很大代价。他建议中美在智慧城市建设与合作时应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综合性,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分享数据;二是交互性,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之间应协调发展,建立标准;三是包容性,智慧城市兼顾考虑弱势群体的需求。
Berst表示,中国政府当前遇到的难题,美国在城镇化初期也曾遇到过,中国当前解决难题的关键,首先要在城市之间形成共识,建立统一标准,“先想清楚再做,会比做完再想来得更容易”。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