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集中展示国家工信部46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后,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应用的首次被“检阅”。哪些前沿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无人测量艇”。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无人机”,它可以在人无法进入的山地、沙漠,或其他不方便的地方进行勘察,但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在海洋领域同样也有这样的技术。过去,我们只能想象却无法企及的那么蔚蓝,人类已经到来。
弧形的白色顶部,2米多长、1.5-2米左右宽,下面长着两片像雪橇一样的长腿,整体高约1米左右,这就是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展出的“精海”无人测量艇第四代,它的吃水深度仅0.6米,能进入岛礁、浅滩、湖泊等常规测量船无法深入的水域进行海图测绘及海洋资源勘探。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蒲华燕说,精海4号可以24小时循环监测并实时上报信息:“精海4号是今年上市的,上面配了一套水质测量监测仪,如果我们在湖泊、江河里面用的时候,这里面会把水采上来,实时地分析,然后传送给我们岸边的母船。现在水质监测最大的问题就是说,比如说有些偷排的地方,当有人去检测的时候,他就停止,没人的时候他就再排。他最大的特点我可以24小时在这个区域一直循环,哪里有问题马上就能知道。”
相较前三代动辄千万的售价,“精海4号”由于使用了电机代替柴油机作为动力,从而成本仅需40到50万元左右。价格便宜了,但本领却丝毫未减,蒲华燕介绍,“精海4号”具有自主航行和遥控操作两种作业模式,配备了高清摄像机、激光雷达等环境感知工具,还可以使用无线数传电台或4G网络通讯:“这个无人艇除了测量用,很大的一个功能就是在军队里面用,特别是你带上武器之后他就变成一个无人武器,作战平台,这个呢就是要根据用户来定制。”
说完了海上勘探,我们再将目光转向日常生活。过去我们购买的只是单独的“硬件”产品,比如,空调;后来,有了物联网,在我们购买的空调之上,可以和互联网连接,进行人机交互;而现在,海尔集团正在进行一场购买模式的革命,他们让每一个用户自己来搭建自己的购买生态模式。这个生态模式究竟什么样?
在展厅里,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兼供应链总经理陈录城指着展板上这样一句话“从硬件到网器到生态圈”,自豪的和记者说,过去用户买的产品,比如说冰箱,那只能说是一个硬件,后来有了物联网,冰箱能上网了,那也就是一个“网器”,可是现在,海尔让用户与工厂零距离,全程参与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以及后续服务的流程,形成一个互联工厂,这就是一套购物模式的生态产业链。
陈录城说:“互联工厂的目标就是从产业分离到产业合一,大规模制造的模式就是产业分离,产品生产完了以后送到用户家里这个过程就算结束了。我们把整个产业链打通,上下游打通,工厂始终是连着用户的。用户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在陈录城看来,让用户融合到生产过程中,就是要把大规模制造模式颠覆成为大规模定制模式:“我们有一款空调,一开始这个创意是来自北京的用户,他说鸟巢的外观很漂亮,他就有那么一个创意。他提出来以后一共是有30多个用户上去,交互这个方案,不断地修改这个方案,最后是1700名用户来支持这个方案。最后就形成了网上的方案,通过我们的虚拟设计平台设计出来,通过虚拟体验,然后又进入到我们的众创汇平台,用户下单定制。”
不仅如此,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物流过程对用户都是可视的,手机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在使用产品之后,也始终会有用户的体验反馈到大数据平台,不断地去迭代、完善产品。
生活中,很多人都熟悉机器人Siri和度秘,不过,它们虽然使用方便却又让人觉得非常神秘、有距离感,因为它们只存在于苹果产品或者百度的系统中。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虚拟世界的小机器人随意带入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电子产品,那会什么样?
一款由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发的iBot OS智能机器人云操作系统,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只要装入一个软件,就能够将一个普通的电子产品变成一个智能机器人。公司副总裁梅莉现场演示了装载这个系统的扫地机器人,她介绍说:“如果没有加上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他就叫扫地机,加了我们这个人工智能技术,他就叫扫地机器人。这个操作系统先进就在于,我们把所有东西已经全部集成在里面了,所以你接上这个操作系统,你们家任何一个电子产品就变成一个助理,智能的机器人。”
通过语音,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控制这个电子产品,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微信语音命令它,在家则可以直接用语音进行控制。梅莉说:“就像是预约了一个助手,在微信里和你交互,比方说他自己如果说坏了,他会说我坏了,你帮我挪动一下吧,他跟其他的不同就是你把他看成是个人,他有人工智能技术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