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山东济宁任城区任兴路派出所在办理一起伤害案件时,犯罪嫌疑人常某拒不承认伤害事实。民警调取周边的监控资源,监控全程记录其实施作案的过程,为证实犯罪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是济宁市近年来开展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取得实效的典型一幕。2014年,市公安局将这一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增强群众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亿元,安装视频监控18万台,初步建成了规划布点合理、技术标准统一、视频资源共享的全天候无缝隙视频监控体系。
筑牢治安防控“一张网”
2014年对济宁来说是特殊的一年。第23届省运会和第9届省残疾人运动会在济宁举办,两个多月的紧张比赛既为济宁带来了金牌和荣耀,也为济宁市安全保卫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盛会圆满闭幕意味着济宁公安机关为“平安省运”交上了一张满意答卷,经受住了大型安保活动的实战检验。这与济宁公安机关以信息化为引领,依托“天网工程”,实施单警装备数字化、治安防控可视化、交通管理智能化和实战指挥扁平化密不可分。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任务,济宁市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架构布局,组织专家严格论证全市建设整体建设体系,确定了“一二三四”整体架构。“一”是建设一个统一平台: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搭建了集可视化指挥调度、视频巡逻、交通管理、图像侦查于一体的视频监控实战应用平台,目前已接入监控1.6万路,卡口516处。“二”是两张网络:建设了全市视频专网,带宽达1000m,确保了视频的高效传输和社会监控资源接入安全性。“三”是三级监控中心:市县乡三级公安机关建设监控中心,分级操作,整体联动。“四”是四大防控圈:在进出济宁市的国道和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主要县乡公路出入口共布设了80处高清卡口监控系统,构筑了“环济防控圈”。在进出济宁城区的50个主要路口建设了高清卡口监控系统,构筑“济宁环城防控圈”,在各地规划构筑了“环县域、环县城防控圈”,实现“封边查控”的目标。同时,整合了公安、交通、城管、教育等部门资源,实现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打击犯罪能力不断提升
依托治安卡口和堵截点,公安机关及时进行图像追踪,确定犯罪嫌疑人进出轨迹,既能现场抓获,也能精确追击,视频侦查参与破案率达到30%。2014年,全市共通过视频监控发现违法犯罪线索1500余条,查破案件63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26名。“案件发生后,办案民警利用监控资源,以‘图像走访、图像分析、图像跟踪’为手段,围绕人、案、物、警情等要素开展碰撞比对和综合研判,探索出‘循线追踪、连线深挖、截图布控’等技战法,成为侦查破案新的支柱。”任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王营介绍说。
全市18余万台监控探头架起了治安防控“天网”,既有强烈的震慑效果,又有先进的实战作用,确保了犯罪分子不敢来,来了不敢作案,作了案跑不了。去年以来,全市“两抢一盗”发案数同比下降21.3%,基层“零发案”比率均在87%以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创建平安创新“不能停”
电动自行车是当前群众使用最为广泛的代步工具,但其被盗问题高发频发,成为社会治安管理顽疾,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去年年初,市公安局创新推出电动车免费实名登记打码工作,截至年底全市共免费登记电动车70余万辆,随着打码工作的不断深入,有效遏制了盗车犯罪、提升打击防范效能、保障了群众财产安全,受到群众欢迎。
同时,以“全警应用,全程贯通,高效融合”为目标,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创新设计开发了济宁公安实战应用平台,融合警综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图像平台、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等相关功能,可以对数据仓库中50亿条数据进行快速的分类查询,对报警、案件、人员、轨迹类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多维度联动分析。其中的“智能搜素”工具率先与省厅警务千度搜索引擎完成融合,实现一站式查询检索。该平台推广应用以来,已得到基层民警的广泛使用,工具使用量已达350万次。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