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神秘的机场“大脑”:全方位监控 使用“民航术语”
2014/10/8 09:40   广西新闻网      关键字:机场,指挥中心,航班      浏览量:
指挥中心设在T2航站楼附近的工作区,办公区放置着不少电脑设备,正前方的墙壁上有一块五六十平方米的大屏幕。大屏幕由一块块小屏幕组接而成,可以同时看到机坪上多个机位的视频监控情况,并可以通过电脑操作切换机位的监控角度。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多方位显示着机位情况。

在广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乘客常接触到值机、安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有一个部门人们却很少接触—机场指挥中心,它是整个机场的“大脑”,作为“信息中心”,它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及时传达给机场各个保障部门,及时发出应急救援指令,在机场平稳顺畅运行中起到关键作用。10月3日,记者走进机场指挥中心,了解它是如何运转的。

视频全方位监控机坪运行

指挥中心设在T2航站楼附近的工作区,办公区放置着不少电脑设备,正前方的墙壁上有一块五六十平方米的大屏幕。大屏幕由一块块小屏幕组接而成,可以同时看到机坪上多个机位的视频监控情况,并可以通过电脑操作切换机位的监控角度。指挥中心指挥室副主任潘乐介绍,机坪上一共有64个机位,在每个机位的不同角度都有摄像头,整个机坪上的摄像头有上百个,通过视频切换可以清晰看到整个机坪的情况。

现场主要分为三类岗位,当天每两人值一类岗位。第一类是资源分配岗,主要负责为飞机分配机位,每三个小时根据航线情况进行分配,第二类是航班信息岗,制定航班计划,收集和发布航班动态,比如了解航班是否延误、延误的原因,并及时向前方服务人员通报情况,以便前方服务人员对乘客作好应急处置。第三类是指挥协调岗,协调指挥各部门保障飞机在机场地面的有序运行,进行应急救援指挥等。

在工作人员的电脑系统里,可以详细看到在南宁起降的每一个航班的动态,比如开关舱、加油、排污、上客、加清水、货物行李装卸、起降、延误信息等,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时间记录。系统还会自动生成保障计划时间,如果实际时间和计划时间相差较大,工作人员就会进行跟进了解并作出处理。

为了准确传达 使用“民航术语”

指挥协调岗是指挥中心最忙碌的岗位。两名工作人员需要一边留意着电脑上的航班动态,还要同时监听着桌子上三台对讲机的通话,了解前方各项情况。第一台是地勤人员比如调度人员和服务人员等的通话,第二台是机组人员的求助,第三台是塔台工作人员和引导车工作人员的对话。

现场工作人员需要经常呼叫或者回应的是前两台对讲机,由于三个对讲机常常同一时间“发声”,各种声音还混在一起,语速还很快,工作人员需要清楚分辨是哪里传来的声音,而且还需要及时对前方的求助作出回应。

据介绍,为了准确迅速表达意图,他们还会用到民航专用术语。记者留意到,每次机组向工作人员“发话”时,总是以“现场+某某航班号”开头。据悉,指挥中心的代号是“南宁现场”(意为南宁机场现场指挥中心),简称“现场”,呼叫哪个部门就把哪个部门念到前面,以“现场+某某航班号”开头意思就是“某某航班号”呼叫“现场”。此外,为了清晰分辨容易在对讲机里搞混的数字,对于一些数字也有特别念法,比如“7”念成“拐”,“0”念成“洞”,“2”念成“两”。另外,对于英文字母也采用拉丁语发音。

当天中午,由于起飞或者降落的飞机比较多,前方的呼叫不停传来,有的机组让工作人员帮催客人快点上飞机,有的机组催牵引车快点来,还有的催运货车……工作人员收到求助后迅速通过对讲机或者电话通知各有关部门。潘乐告诉记者,熟记所有航班号是工作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要求熟稔于心,并在短时间内传达到位。

处理应急突发情况 经常通宵上班

潘乐告诉记者,国庆高峰期一天会有200多架次航班在机场起飞或者降落,航班密集的时候比如8时~9时、11时30分~14时,17时~20时或者航班大面积延误时就会特别忙,对讲机的对话都停不下来,每天都要上班到凌晨1时许最后一辆飞机离开,尤其是飞机晚上延误的时候,经常通宵上班,直到航班结束。

10月3日当天,没有发生突发应急情况,处理的大多是一些日常事务。潘乐说,没有突发应急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情况,不过由于飞机受天气影响较大,前段时间因台风天气处理过紧急情况。9月17日由于台风暴雨大作,所有航班都停飞了,机坪上卷入了不少垃圾,一些围墙也被吹倒了。指挥中心由于地势低,为了防止大水倒灌进室内,潘乐一边带领工作人员堆沙包“抗洪”,一边指挥各岗位通知机场各部门加固飞机、清理机坪,同时跟各航空公司、民航广西空管分局、气象部门对接联系,重新安排航班放行顺序,及时恢复航班。

此外,9月25日机场T2新航站楼启用,飞机从旧机场转到新机场的工作也是由指挥中心进行协调安排,从机位的排布、转移路径、飞机的到位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致部署,当晚共转移了20多架飞机,全部工作人员一夜未眠,加班加点前后忙碌了两天。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