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0.6平方公里的上海南站是一个综合型、开放式的交通枢纽,包括一个火车站,一个长途汽车站,两个公交枢纽,两条轨道交通线,日均出入人流20多万人次。这个繁忙的区域,是目前上海唯一已经杜绝流动摊贩的交通枢纽,是近6年来连续被评为市文明示范标志区域。在它的旅客留言簿上,“点赞”的内容越来越多。
整个南站区域内,相关的管理部门有十多个,包括绿化市容、城管、市政园林、公安、交警等等。“要破解‘九龙治水’的困局,避免乱象丛生。”南站启用伊始,徐汇区委、区政府就为南站管理定下了这样的基调。如今,依托南站管委会、联席会议机制、联合执法,南站摸索出了自己的“道道”——每个部门跨前一步,敢于担当,多方互管。“九龙治水”治出了新景象。
“这里探头多,管的人更多”
中午11点30分,徐汇城管南站执法队队长袁杰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是区绿化市容局南站女子清道班班长李贵红。
“袁队,竹林这里有两个人,好像要兜售香烟。”
“收到,马上跟进。”
袁杰通过对讲机,与路面巡逻的城管人员沟通情况。很快,他得到反馈:“我们已进行劝说,他们答应不在这儿兜售香烟了。现在,两人通过地下通道向轨交站点方向走去。”
有着丰富执法经验的袁杰很清楚,这两人耍的是“调虎离山”之计。他一边交待同事“继续跟进,防止回潮”,同时用手机联系轨交站点值班管理人员,让他们盯紧。
很快,这两个兜售香烟的人在轨交站点内遭到了“驱逐”,怏怏地从站点通道走出:“没想到这里探头多,管的人更多,来这里亏大了。”
实时互管,全年无休
流动摊贩难管,往往难在“流动”上。袁杰介绍说,按照责任划分,城管只负责站外路面区域及地下公共通道部分,“就算是地下通道,也各有归属——公共通道归我们城管管,进了地下商场归物业公司管,进了轨交站点的卷帘门就归轨交管。我们管得紧,他们就往商场、轨交站点里窜,但大家一起管,他们就没空子可以钻。”
目前,南站城管与环卫、物业、地下商场保安部、地铁派出所等部门形成了紧密的联动合作机制,大家各自跨前一步,实时互盯互管,全年无休。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以高密度、无空隙的出现率,不让摊点落地。在南站管委会的牵头下,南站城管、绿化市容、公安等部门还与周边的街道、社区居民建立了联动交流平台,借助居民的力量共同参与各项管理。
实时互管,使大型交通枢纽惯有的“乱哄哄、大集市”感觉,在南站消失殆尽。
可复制的“南站样本”
“各管一摊,已无法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区管理难题。”南站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盛阿五感慨,“只有大家都跨前一步,敢担当、敢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盛阿五介绍,目前,涉及南站管理的10多个部门已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问题,商量对策。比如临近春运,大家正商讨联合整治黑车、“黄牛”的方法。在管委会牵头下,一个“联合执法队”也顺利运作起来,每个单位都派出人员驻守执法队。未来,南站各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也将打通,为联合执法助力。
南站破解“九龙治水”困局,成了破解城市管理顽症的“样本”。新年上班第一天,徐汇区在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提出,全区要发扬“南站精神”,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区委书记莫负春直言,城区管理中的“顽症”、“难题”,常涉及多个部门,要勇于担责、敢于跨前,遇见问题不绕道、不扯皮;要打破体制、条块、地域的局限,整合各方力量,坚持多方联动,一抓到底,以实实在在文明创建成效换取群众的口碑。会上,全区60多个部门和街道主动认领了任务与分工。一场“复制南站”的文明战役正式打响。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