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其他新闻 > 正文

禁锢中的医疗物联网 还需跨越哪些门槛?
2012/11/23 9:05:00   网络世界      关键字:物联网,医疗物联网      浏览量:
目前,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远程医疗、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智能化药房、医疗器材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早晨醒来,你随身携带的手表或手机,突然发出提示,提醒你身体出现了问题,并同时发送信息到你的主治医生手中。如果病情紧急,不久后,救护车会直接到家里接你去医院,如果只是小问题,主治医生会直接转给你所在社区的医生,社区医生与你电话联系的同时就能直接查看你的医疗档案。经过远程会诊,为你预约好第二天上午9点去医院主治医生处进行详细的检查,所有的治疗过程及处方将会自动记录在你的医疗档案中,下午从医院回到家,你就可以收到医药物流按照处方配送的药物,费用会自动通过医保支付,之后,对于服药进度及药物治疗的效果,主治医生将通过你所佩戴的手表、手机及药品的RFID继续进行监监控

这不是某一部电影里的情节,这是未来物联网带给我们医疗习惯的改变。

10年前,物联网的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被誉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革命,并预言它将会引发技术性和产业性的革命。

那么什么是物联网?2010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解释为:“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实,在国外,早在2004年,物联网技术便已应用于医疗行业,当时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采用大量行动促进RFID实施与推广,政府相关机构通过立法,规范RFID技术在药物的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中的应用。同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军界、工业界集团(Military—IndustrialComplex,MIC)也提出了2006—2010年间IT发展的“i—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

在我国也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近日,记者对多家医院CIO及医疗专家走访,发现目前我国在医疗物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血液管理、远程医疗与移动医疗等方面,但多数应用由于各种“门槛”的限制尚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

物联网为医疗带来了什么?

据统计,我国每1万人中只有14名医生,这个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医疗资源十分匮乏,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制约着分级医疗的开展。而新一轮医改方案的推进无疑是物联网在卫生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机遇。新医改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 [2] [3] [4] [5] [6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