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可以开车,酒后可以驾驶,汽车不再碰撞,停车不再苦恼,城市不再拥堵。”物联网产业的兴起,曾带着公众这样畅想未来。尽管近期无望触摸,但社会对突破“堵城”困局的期待,丝毫没有下降。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会否是解开谜题的钥匙?
近日,2011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的一个分会场内人头攒动,“智能交通”的旗号吸引社会各界前来问计,物联网多大程度上能重塑城市交通DNA?
车联网让无人驾驶成为可能
“物联网这个词汇,在国外最初就叫‘智能交通’,车联网技术,占到物联网技术应用的20%-30%。”铁道部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中国物联网应用与推进联盟理事长吴建中说,车联网也将是最易于落地的物联网产业。
所谓车联网,是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利用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实现对车辆属性信息和静态、动态信息的提取和有效利用。其中,“无人驾驶”最令人心潮澎湃。
“世博会”期间,上汽-通用汽车馆就曾用一部科幻电影《2030》,展示“车联网”的重大变革:20年后,任何人都可以开车,且堪称绝对安全。汽车配备高智能的车载信息系统后,可以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连接,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并采取明智的驾驶通行举措。
看似遥不可及的“车联网”,其实部分技术已在应用。今年7月14日,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红旗HQ3无人车,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一举创造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
高速公路收费站的ECT系统是车联网技术的另一个应用。市民安装ETC车载系统后,将IC卡插入车载系统,通过收费站ETC通道时,将自动扣减通行费。这样就省去了停车、收费的环节,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据了解,目前全省范围内的99个ETC通道改造已完成,将在今年年底投入试运行。
手机查询交通路况信息
应用牵引、市场导向,是成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一个重要思路。去年以来,智能交通等六大领域的示范应用已在成都投资引导下稳步推进,合适的商业模式也在探索。
金鹏集团副总裁杨学军,就是冲着成都的市场蛋糕而来。他的视频监控智能技术,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获得应用。他最得意的莫过于在广州亚运期间,为运动员出行“保驾护航”。亚运期间,运动员乘坐车辆的牌照,设定为特殊牌照,视频系统就跟踪记录下他们从住所到运动场的整个轨迹,确保出行安全。
“与智能技术结合的摄像头,其作用不只是监控,还拥有了分析的能力。”杨学军介绍,该技术可对人脸、车牌、运动轨迹等进行识别,不仅能统计车流量,分析道路通行状况,更可对冒牌车、假牌车等进行自动比对,相当于是“电子警察”。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智能交通能带来多大出行便利?一位来自台北市的林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每日出行经历:开车出门,手机一点,就可以动态查询到距目的地最近的停车场,是否有空位。
相关专题: